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切槽的煤层本层保护层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617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70857.5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切槽的煤层本层保护层开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巷道中安设高压水射流切槽装置;(二)、通过高压水射流切槽装置分别在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巷道中的回踩帮中部的预定钻孔位置进行高压水射流钻孔;(三)、钻孔完成后,高压水射流切槽装置在钻孔中后退割缝;(四)、通过高压水射流切槽装置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保护层高压水射流切槽作业。本发明工艺简单、能够克服地质条件、易于实现、卸压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将高压水射流钻孔及后退割缝一体化,增强了卸压效果,简化了传统煤层的卸压工程量,降低了卸压成本,从而达到在显著提高煤层卸压效果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小孔径锚杆扩孔树脂锚固体性能增强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479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86761.1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一种小孔径锚杆扩孔树脂锚固体性能增强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间隔设有钻进破碎构件、导升搅拌抗剪构件和变径式封堵构件,钻进破碎构件设在锚杆本体上端部并位于锚固孔的孔底附近,导升搅拌抗剪构件位于锚固孔的扩孔段及其下方区域,变径式封堵构件位于锚固孔的孔口处;钻进破碎构件与变径式封堵构件之间的距离为锚固设计长度,由树脂锚固剂长度和数量决定,一般为100‑140cm。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煤矿巷道扩孔锚固效果差的问题,最大程度保证树脂锚固剂均匀密实充填满整个扩孔区域,提升了锚杆扩孔锚固体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软弱煤岩体巷道扩孔锚固工程中,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一种固支岩梁弯曲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403595.X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支岩梁弯曲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一个或两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侧面敞口的矩形箱体结构,支撑架内中部设有承载台,支撑架上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与承载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岩石试件的矩形腔。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岩石试件弯曲试验中提供固支约束条件,更符合实际工程中岩层断裂期间的端部约束特征,本发明功能多样,能够实现悬臂岩梁、两端固支岩梁、一端固支一端简支岩梁以及两端简支岩梁等不同约束条件岩梁的弯曲断裂试验;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既适用于岩石力学试验也适用于力学实验教学。

    一种煤矿巷道底板型冲击地压防治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251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24954.2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底板型冲击地压防治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刚性受载基面、钢条夹板和高强度左锚桩,所述刚性受载基面的内部贯穿有圆通孔,且刚性受载基面的下端面贴合有吸能体,所述吸能体的下端面贴合有多分段钢板,所述钢条夹板贴合于多分段钢板的外表面,且多分段钢板的内部贯穿有安装孔,所述高强度左锚桩套接于安装孔的内部,且高强度左锚桩的内壁贴合有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中心留设有让压吸能作用的缓冲圆孔。该煤矿巷道底板型冲击地压防治装置,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吸能体瞬间变形,吸收冲击动能,有效保护底梁结构,防冲吸能让位锚杆索采用全长注浆锚固,再造底板煤岩稳定结构,有效保障底板岩体整体性,提高稳定性。

    一种煤矿井下煤炮智能在线监测、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279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32190.0

    申请日:2023-08-16

    Abstract: 一种煤矿井下煤炮智能在线监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制定井下煤炮监测方案;在井下巷道中安装煤炮接收装置;井上的监测、预警系统接收井下煤炮接收装置采集的声波信号并自动进行噪音及时频特征分析,对煤炮声波进行识别;监测、预警系统自动生成报表,超过预警值时,自动发布预警信息。本发明原理科学,易于操作,实现了井下煤炮的实时在线监测,实现了井下煤炮信号准确识别、智能分析及危险预警,解决了传统人工煤炮记录方法无法实时监测,遗漏煤炮事件以及煤炮特征依赖于工人主观判断的缺点,而且解决了工人作业被打断导致施工效率下降的问题。

    一种用于钻屑法的连续采集钻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30864.2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钻屑法的连续采集钻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连续采集钻屑装置包括打钻机构、负压采集钻屑机构,负压采集钻屑机构与打钻机构相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连续采集钻屑装置移动到打钻屑孔的位置;S2、通过升降双向旋转机构调节导轨架的高度、倾角、朝向;S3、令钻屑收集称重设备向外侧转动;S4、将回转器总成与钻杆、钻头组装;S5、钻孔并增加钻杆,直到钻孔完成;S6、开启负压泵,令钻屑进入到钻屑收集称重设备内;S7、对钻屑收集称重设备内的钻屑进行称重,称重后将钻屑排出;S8、当钻杆发生卡钻现象时,通过负压泵向钻屑输送管路内输入高压风,吹走钻屑后即可将钻杆从钻屑孔中解救出来。

    一种负压运移钻屑的钻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59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29602.4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运移钻屑的钻具及其使用方法,钻具包括钻头;钻头底端设置有安装开口,钻头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刀片,刀片顶端设置有主切削齿,刀片中部上端设置有正螺旋切削齿,刀片中部下端设置有辅助切削齿B,刀片底端设置有反螺旋切削齿,相邻辅助切削齿B之间设置有主排屑孔;钻头顶端设置有辅助切削齿A,辅助切削齿A底端设置有辅助排屑孔;主排屑孔、辅助排屑孔均与钻头底端的安装开口相连通;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钻头、钻杆、气电组合滑环及负压管路依次连接;S2、钻头进行切削煤体,完成第一根钻杆的钻孔操作;S3、增加第二根连接多通道负压导屑钻杆继续进行钻孔的施工;S4、钻屑测量结束后,将各部件拆卸下来即可。

    一种冲击地压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论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52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62562.3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矿井综采工作面安全开采论证方法,主要包括对综采工作面历史冲击地压或矿震发生情况经分析、综采工作面开采顺序分析、综采工作面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的冲击危险性分析、以及综采工作面区段巷道支护体系安全性分析,总而综合对综采工作面的安全进行开采论证。本发明原理可靠、分析思路正确、工程实用价值显著。本发明可通过多个角度来综合评估判断综采工作面的开采安全性,对保证冲击地压矿井避免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意义重大。本发明通过理论分析和论证,并结合实际生产,极大地确保了冲击地压矿井巷道内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2734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011179285.1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钻孔参数的确定方法,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围岩中煤体的岩石力学参数,并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深度、临界地应力及临界采动峰值应力;同时计算待防冲钻孔施工巷道的临界采动应力指数实现冲击危险性的量化;再确定钻孔冲击的临界条件及钻孔冲击与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临界条件的定量关系;最后根据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围岩临界软化深度、钻孔冲击的临界塑性软化区半径和临界采动应力指数,量化确定防冲钻孔的施工参数;本发明方法定量确定冲击地压巷道的防冲钻孔施钻参数,使防冲钻孔的施工设计更科学高效。

    一种巷道围岩绝对变形量动态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323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792499.4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巷道围岩绝对变形量动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利用FLAC3D软件进行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数值进行模拟;2)制定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案;3)在巷道围岩内部安装测量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4)将测量传感器和定位传感器连接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利用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监控和分析。本方法实现了巷道顶板、底板及两帮围岩各自的绝对变形量的测量,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人工测量带来的误差;有利于获得巷道围岩易变形部位更多的监测信息,对不同形状、岩性、构造及支护条件下的巷道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有利于技术人员在地面及时掌握井下巷道围岩变形动态变化,提前预防顶板塌冒、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