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海工高强钢丝绳用线材拉拔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326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89332.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海工高强钢丝绳用线材拉拔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属于高碳钢的热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增强海工高强钢丝绳用线材拉拔性能的热处理工艺,首先将盘条表面进行酸洗后加热;再将加热后的盘条迅速放入聚丙烯酸钠水溶液中淬火;最后将淬火后的盘条从水溶液中取出,自然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采用新型水基溶剂‑聚酯酸钠溶液来进行冷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不需要频繁更换,操作更加便捷,生产效率更高。盘条经过热处理后,表面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索氏体率超过90%,冷拔后钢丝的抗拉强度达到2100MPa。

    一种高强塑积TRIP钢棒材及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1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60981.3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塑积TRIP钢棒材及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方法;棒材组分质量百分含量:C:0.15~0.20%,Mn:1.30~1.50%,Si:0.50~0.70%,A1:0.50~0.60%,Nb:0.02~0.05%,S:<0.01%,P:<0.01%,余量Fe及不可避免杂质,直径8~15mm;方法:1)按棒材成分冶炼,浇铸成铸锭;保温后锻造成板坯;2)板坯加热保温,进行热轧,空冷至室温得热轧板;3)车削出棒材,采用路径C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得挤压棒材;4)挤压棒材在两相区保温后,淬火至贝氏体区保温,空冷至室温得高强塑积TRIP钢棒材;本发明通过等通道转角挤压结合TRIP钢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尺寸提高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720~760MPa,延伸率为34~40%,强塑积为25~30GPa·%。

    一种建立相变诱发塑性钢板成形极限图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8720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12256.3

    申请日:2009-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丁桦 唐正友

    Abstract: 一种建立相变诱发塑性钢板成形极限图的实验方法,涉及成形极限图的建立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TRIP钢板制备成板料成形实验试样;(2)将试样清洗,印制网格;(3)启动成形试验设备对试样进行冲压至产生颈缩或者开裂时,停止实验;(4)对临界区域拍摄;(5)测量临界网格圆的长轴直径和短轴直径,计算工程主应变和工程次应变,建立应变坐标系,建立该TRIP钢板的成形极限图。本发明的实验方法采用标准实验装置,能够对TRIP钢板的成形极限、在成形过程中发生破坏的位置和成形性能进行判断。

    TRIP钢动态变形过程相变诱发塑性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5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911154400.7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RIP钢相变诱发塑性模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TRIP钢动态变形过程相变诱发塑性的有限元模拟方法。首先获取TRIP钢的微观组织轮廓图;然后创建二维微观组织模型并划分网格,接着构建本构模型、马氏体相变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再对准静态变形条件下两相的本构模型编写ABAQUS主程序、对修正后的高速拉伸变形条件下两相的本构模型和马氏体相变模型编写用户子程序USFLD,设置载荷分析步、边界条件与载荷后创建并提交分析作业,得到TRIP钢在高速拉伸变形条件下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的相变、应力及应变分布。本发明能够准确模拟TRIP钢在高速拉伸变形条件下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的相变、应力及应变分布。

    一种TRIP辅助AlFeMnCoCr三相异质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21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293260.7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TRIP辅助AlFeMnCoCr三相异质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其化学式为Alx(Fe50Mn30Co10Cr10)100‑x(8≤x≤16at.%),通过备料、熔铸、锻压、热轧和均匀化、热处理退火后得到FCC、HCP、BCC的混合晶体结构,还可以在热轧和均匀化、热处理退火之间进行冷轧。得到的合金受应力发生应变时,在原有的稳定相FCC软域、BCC硬域以及少量HCP三相维持强韧性基础之上,触发由亚稳态FCC相向HCP相转变的TRIP效应,引入新的强韧化机制,从而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强度和延展性的表现强于固溶态合金,为后续该种合金的组织性能调控以及实际生产应用提供更为广泛的理论基础。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两阶段温轧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2135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326591.7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两阶段温轧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锰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25~0.35%,Mn:5.0~7.0%,Al:0.5~1.6%,P≤0.03%,S≤0.04%,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2)锻造;(3)两阶段温轧;(4)退火。本发明生产的抗拉强度超过1300MPa,强塑积大于60GPa%的钢板,合金化成本低,制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满足多个行业的要求;制备过程采用两阶段温轧工艺,保证了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厚度均匀性,同时避免了冷轧前以及轧制过程中需要长时间退火的问题,减少了生产周期,缩短了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高强塑积低碳硅锰系Q&P钢板及异步轧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1334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960959.9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强塑积低碳硅锰系Q&P钢板及异步轧制的制备方法;钢板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C:0.18~0.23%,Mn:1.40~1.60%,Si:1.30~1.60%,Al:0.10~0.20%,Nb:0.02~0.06%,S:<0.01%,P:<0.01%,其余Fe及不可避免杂质,厚度‑‑mm;方法:1)按照Q&P钢成分冶炼,铸造坯料后锻造得板坯;2)板坯加热保温,进行异步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得轧制钢板;3)轧制钢板在两相区温度保温后,淬火至马氏体转变区保温,升温至配分温度进行配分,空冷至室温得Q&P钢板;本发明Q&P钢板为到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混合多相组织,其屈服强度为510~640MPa,抗拉强度为720~860MPa,延伸率为38~44%,强塑积为27600~34700MPa·%。

    一种建立相变诱发塑性钢板成形极限图的模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9094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910012257.8

    申请日:2009-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唐正友 丁桦

    Abstract: 一种建立相变诱发塑性钢板成形极限图的模型方法,涉及成形极限图的建立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测定TRIP钢板的厚度和应变硬化指数;(2)计算平面应变状态下相变诱发塑性钢板的极限应变值;(3)建立应变坐标系,将数据合成在坐标系上,建立该相变诱发塑性钢板的成形极限图。本发明是解决TRIP钢板料冲压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工具,能成功预测TRIP钢板料失效,有效评价其成形性能,减少了现有建立成形极限图的测试工作量。

    一种TRIP辅助AlFeMnCoCr三相异质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21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93260.7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TRIP辅助AlFeMnCoCr三相异质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熵合金材料及其制备领域。其化学式为Alx(Fe50Mn30Co10Cr10)100‑x(8≤x≤16at.%),通过备料、熔铸、锻压、热轧和均匀化、热处理退火后得到FCC、HCP、BCC的混合晶体结构,还可以在热轧和均匀化、热处理退火之间进行冷轧。得到的合金受应力发生应变时,在原有的稳定相FCC软域、BCC硬域以及少量HCP三相维持强韧性基础之上,触发由亚稳态FCC相向HCP相转变的TRIP效应,引入新的强韧化机制,从而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强度和延展性的表现强于固溶态合金,为后续该种合金的组织性能调控以及实际生产应用提供更为广泛的理论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