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3725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580030992.5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课题]连续地制造具有纳米级的小粒径且具有高结晶性的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解决手段]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使通过混合而引发化学反应从而能够生成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或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前体颗粒的多种原料溶液在0.3MPa以上且500MPa以下的加压下分别流入原料供给用流路,在该原料供给用流路的合流点处使前述多种原料溶液混合,通过前述化学反应连续地生成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颗粒、或生成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前体颗粒。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939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080044399.7

    申请日:2020-05-29

    Inventor: 川村博昭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发明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含有LiαMnaFebPO4(0.9≤α≤1.1、0.7≤a≤1.0、0≤b≤0.3、0.9≤a+b≤1.1)所示的磷酸锰铁锂和LiβNidCoeXfO2(X=Mn或Al、0.9≤β≤1.1、0.75≤d<0.98、0.03≤e≤0.20、0.01≤f≤0.20、0.90≤d+e+f≤1.10)所示的高镍层状氧化物,磷酸锰铁锂的重量比例x和高镍层状氧化物的重量比例y(其中,x+y=1)满足0.15≤x≤0.3且0.7≤y≤0.85,磷酸锰铁锂的体积电阻率ρ(Ω·cm)为102≤ρ≤106。

    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复合物颗粒的制造方法和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前体-氧化石墨复合造粒物

    公开(公告)号:CN10522983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80029305.3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以往的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石墨烯复合物颗粒的石墨烯与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小,无法获得高导电性。本发明为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复合物颗粒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如下工序:工序1:将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前体与氧化石墨进行混合,从而形成在氧化石墨中包含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前体颗粒的前体复合造粒物的工序;工序2:将工序1中得到的前体复合造粒物在不活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下以500℃以上进行加热的工序,该前体复合造粒物的X射线衍射强度中,基于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峰的最大强度相对于基于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X射线衍射峰的最大强度不足50%,该聚阴离子系正极活性物质复合物颗粒的X射线衍射强度中,基于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峰的最大强度相对于基于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X射线衍射峰的最大强度为50%以上。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93992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80044399.7

    申请日:2020-05-29

    Inventor: 川村博昭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本发明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含有LiαMnaFebPO4(0.9≤α≤1.1、0.7≤a≤1.0、0≤b≤0.3、0.9≤a+b≤1.1)所示的磷酸锰铁锂和LiβNidCoeXfO2(X=Mn或Al、0.9≤β≤1.1、0.75≤d<0.98、0.03≤e≤0.20、0.01≤f≤0.20、0.90≤d+e+f≤1.10)所示的高镍层状氧化物,磷酸锰铁锂的重量比例x和高镍层状氧化物的重量比例y(其中,x+y=1)满足0.15≤x≤0.3且0.7≤y≤0.85,磷酸锰铁锂的体积电阻率ρ(Ω·cm)为102≤ρ≤106。

    二次电池用电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714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80062208.7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高维度兼顾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的电极。本发明是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有正极合剂层,所述正极合剂层至少含有橄榄石系正极活性物质和层状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合剂层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总计重量分数为8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橄榄石系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分数为10重量%以上且65重量%以下,层状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分数为3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且正极合剂层含有石墨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