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系纤维素衍生物微粒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5009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80062600.8

    申请日:2016-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11/02

    Abstract: 在将醚系纤维素衍生物(A)、不同于醚系纤维素衍生物的聚合物(B)、和醇系溶剂(C)混合时,形成相分离成以醚系纤维素衍生物(A)为主成分的溶液相与以聚合物(B)为主成分的溶液相这2相、且相分离成所述2相的各相的溶剂实质上变得相同的体系,在上述体系中使乳液形成后,使上述乳液与不良溶剂(D)接触,从而获得平均粒径为1~1000μm、亚麻子油吸油量为50~1000mL/100g、平均表面细孔径为0.05~5μm的醚系纤维素衍生物微粒。

    复合聚酰胺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5740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80008402.X

    申请日:2013-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聚酰胺微粒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聚酰胺微粒是由熔点或玻璃化温度大于100℃的聚酰胺(A1)和与上述聚酰胺(A1)不同的树脂(A2)形成的,所述复合聚酰胺微粒具有在以聚酰胺(A1)作为主要成分的基体中分散有多个域的分散结构,所述域的平均粒径为0.05~100μm且以树脂(A2)作为主要成分,所述复合聚酰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0.1~500μm且球度为80以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复合聚酰胺微粒及不受复合化树脂的种类的限制、工业上有利地制造该复合聚酰胺微粒的方法,所述复合聚酰胺微粒不损害聚酰胺微粒本来的优异的韧性、耐冲击性、耐化学药品性等,并且具有由单一的聚酰胺形成的树脂微粒无法达成的高韧性、耐冲击性、耐热性等各种物性及特性。

    聚酰胺微粒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890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9375.6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使溶解了聚酰胺、与聚酰胺不同的聚合物(B)以及有机溶剂(C)的聚合物溶液与炭黑混合而成的、会相分离成以聚酰胺为主成分且炭黑选择性地分配在其中的溶液相、和以聚合物(B)为主成分的溶液相这2相的体系形成乳液,然后使其接触聚酰胺的不良溶剂,从而使内包有炭黑的聚酰胺析出,从而能够获得适合在粉末床熔融结合式叠层造形法中的使用的黑色聚酰胺微粒,其是内包有炭黑的聚酰胺微粒,数均粒径为1~200μm,且熔点与降温结晶温度的温度差为25℃以上。

    聚酰胺微粒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08906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580069375.6

    申请日:2015-12-09

    Abstract: 使溶解了聚酰胺、与聚酰胺不同的聚合物(B)以及有机溶剂(C)的聚合物溶液与炭黑混合而成的、会相分离成以聚酰胺为主成分且炭黑选择性地分配在其中的溶液相、和以聚合物(B)为主成分的溶液相这2相的体系形成乳液,然后使其接触聚酰胺的不良溶剂,从而使内包有炭黑的聚酰胺析出,从而能够获得适合在粉末床熔融结合式叠层造形法中的使用的黑色聚酰胺微粒,其是内包有炭黑的聚酰胺微粒,数均粒径为1~200μm,且熔点与降温结晶温度的温度差为25℃以上。

    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微粒子、及含有其的分散液和树脂组合物、以及该微粒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6399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480031150.7

    申请日:201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微粒子,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A)、与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A)不同的聚合物(B)、及SP值为20(J/cm3)1/2以上30(J/cm3)1/2以下的有机溶剂(C)溶解混合后,相分离成以共聚物(A)为主成分的溶液相和以聚合物(B)为主成分的溶液相的2相的体系,使该体系形成乳液,然后使其与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A)的不良溶剂(D)接触,使乙烯‑乙烯醇系共聚物(A)以微粒子形式析出,所述微粒子在干燥粉体状态下的粒径分布指数为2以下,粒子的粒径分布窄,且粒子形状为球状,在液中的再分散性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