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逻辑驱动的变换器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73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211078375.0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混合逻辑驱动的变换器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变换器拓扑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对飞跨电容三电平双向变换器拓扑的开关管进行占空比重装载,所述占空比重装载包括将原始占空比与第一过流控制电平进行关联,得到初始PWM信号;将所述初始PWM信号与所述第一过流控制电平以及第二过流控制电平进行混合逻辑驱动,对所述飞跨电容三电平双向变换器拓扑中所述开关管的驱动信号进行状态控制,并输出目标PWM信号。本申请通过软件实现过流控制能有效降低成本,且能够有效控制飞跨电容三电平变换器及拓扑在逐脉冲限流工作时飞跨电容电压,以输出稳定

    一种多用途储能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7686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46606.8

    申请日:2019-10-30

    Inventor: 周立冬 马双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用途储能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削峰填谷单元、调压调频单元以及谐波治理单元。本发明通过同一套硬件设计实现削峰填谷、调频调压、谐波补偿、三相不平衡补偿功能,可以实现对负载侧和电网侧电流的补偿功能。本发明中的储能一体化装置有效通过同一硬件实现储能系统、谐波治理系统和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三个独立系统的功能,在完成储能设备基本的“削峰填谷”及备电的基础功能之上,为用户提供额外的谐波及无功治理,电压不平衡补偿等多个附加功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一种光储系统电感感量的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5448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1382799.6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储系统电感感量的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该光储系统包括Boost电路,所述Boost电路包括主开关以及电感,该方法包括步骤:在预设采样时间间隔时刻获取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电感当前采样电压;根据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目标拟合函数,计算得到电感参考感量;根据电感参考感量以及电感当前采样电压计算电感参考斜率;获取上一预设采样时间间隔的电感历史采样电流;根据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电感历史采样电流计算电感的电感当前斜率;根据电感当前斜率以及电感参考斜率判断是否满足电感感量计算条件;若满足,则计算电感感量;若不满足,则不计算电感感量。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感感量的监测精度。

    一种光储系统电感感量的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5448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82799.6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储系统电感感量的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该光储系统包括Boost电路,所述Boost电路包括主开关以及电感,该方法包括步骤:在预设采样时间间隔时刻获取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电感当前采样电压;根据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目标拟合函数,计算得到电感参考感量;根据电感参考感量以及电感当前采样电压计算电感参考斜率;获取上一预设采样时间间隔的电感历史采样电流;根据电感当前采样电流以及电感历史采样电流计算电感的电感当前斜率;根据电感当前斜率以及电感参考斜率判断是否满足电感感量计算条件;若满足,则计算电感感量;若不满足,则不计算电感感量。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感感量的监测精度。

    基于混合逻辑驱动的变换器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7341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78375.0

    申请日:2022-09-0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混合逻辑驱动的变换器电流控制方法、装置、变换器拓扑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对飞跨电容三电平双向变换器拓扑的开关管进行占空比重装载,所述占空比重装载包括将原始占空比与第一过流控制电平进行关联,得到初始PWM信号;将所述初始PWM信号与所述第一过流控制电平以及第二过流控制电平进行混合逻辑驱动,对所述飞跨电容三电平双向变换器拓扑中所述开关管的驱动信号进行状态控制,并输出目标PWM信号。本申请通过软件实现过流控制能有效降低成本,且能够有效控制飞跨电容三电平变换器及拓扑在逐脉冲限流工作时飞跨电容电压,以输出稳定电压。

    储能系统及其内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3118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84025.2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内阻检测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单元和电池组,该方法包括:储能变流器根据检测指令注入相对应的特定电流至所述电池组中;电池管理系统同步检测在特定电流注入期间内电池组以及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数据及电流数据;能量管理单元或电池管理系统根据电池组以及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数据及电流数据相应的确定出电池组以及各个单体电池的内阻。本发明提供的储能系统的内阻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由于需要额外增加检测设备而导致的增加系统成本和集成复杂度的问题。

    一种储能变流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01330U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22645789.3

    申请日:2023-09-27

    Inventor: 陈凯辉 周立冬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相互隔断的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第一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外部的第一抽风装置;第二舱室内设有进风口朝向柜体内部的第二抽风装置;第一舱室与第二舱室通过风道结构连通;其中,主风道结构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第二抽风装置的出风口与第二入口连通,第一出口朝向柜体外部。本申请基于主风道结构及抽风装置配合产生的气流,使得外部气流不会挟带灰尘、颗粒等进入到第二舱室,同时雨水也无法落入第二舱室,实现了防水防尘功能。

    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储能变流器

    公开(公告)号:CN213782887U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22066188.3

    申请日:2020-09-18

    Inventor: 周磊磊 周立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变流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储能变流器,包括:包括交/直流变换器,以及电池断路器开关柜;所述电池断路器开关柜包括与第一双向开关连接的电池断路器开关柜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电池断路器开关柜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双向开关;所述第二双向开关为带欠压线圈的双向开关,或需要满足预设驱动电压的双向开关;所述交/直流变换器的交流侧连接电网,直流侧连接所述电池断路器开关柜的第二双向开关;所述电池断路器开关柜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双向开关与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电池或具有自动保护功能的储能变流器的内部器件损坏。

    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

    公开(公告)号:CN212034002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20776178.6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蔡海军 周立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及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结构包括支路,支路包括支路开关,安装在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壳上;支路正极输入结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底部;支路正极保险,其一端与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支路开关,支路正极保险安装在保护壳和/或支路正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上方;支路负极输入结构,安装在保护壳的底部并设置于支路正极输入结构的一侧;支路负极保险,其一端与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电连接,另一端接入支路开关,支路负极保险安装在保护壳和/或支路负极输入结构上并设置在支路负极输入结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变流器包括保护壳和上述的支路。

    一种三相共轭电感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451993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20153040.4

    申请日:2016-02-29

    Inventor: 张林江 周立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相共轭电感器,包括电感器本体,电感器本体包括上铁芯、上铁轭、中间铁轭、下铁芯、下铁轭及下线圈绕组;所述下线圈绕组绕制在下铁芯上并引出出线排,上铁芯上使用线缆作为导电体进行绕制,线缆穿过上铁芯绑扎固定,线缆自带功率端子,该功率端子直接与出线排连接,线缆的输出端为线缆功率端子并通过该功率端子直接与外部功能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线缆作为导电体绕制,穿过上铁芯绑扎固定,使用线缆自身的绝缘外皮作为绝缘材料,省去增加绝缘材料的环节;使用的线缆自带功率端子与出线排进行连接,避免了两个硬铜排由于对位问题导致应力过大问题;线缆输出端直接连接至外部功能电路,减少了中间连接点,易于装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