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73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31637.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箍式预制沉井管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的若干片管片,若干片管片拼接连接形成管环;设于每环中一管片的外弧面上的张拉台;一端锚固于张拉台上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绕设于管环上,预应力筋的另一端穿设于张拉台上且经张拉后锚固于张拉台上,通过预应力筋将管环箍紧固定。本发明由预制的若干片管片拼装而成,采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使每环的若干片管片在预应力筋环向作用力下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克服了沉井现浇工艺因需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支架、浇筑混凝土而导致的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广、周边环境影响大的缺点,解决了现有预制装配式沉井管环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差而容易产生水土渗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44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25843.9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赵勇 , 汪亦显 , 朱令 , 陈朝阳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鹏程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张伟 , 张勉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施工管线原位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承重机构和定位机构;承重机构包括垂直的一对吊杆、水平的一对混凝土梁和纵截面为“工”形的水平承重梁;一对吊杆的下端部对应连接着水平承重梁的两端部,一对吊杆的上端部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对应连接着一对混凝土梁;定位机构包括圆弧形钢壳,和沿圆弧形钢壳内侧壁配合设置的圆弧形橡胶垫;圆弧形钢壳固定在水平承重梁上端面的中部;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时,沿有压管道的方向间隔2~2.5m设有所述装置。本发明的原位保护装置拆卸方便,施工示意稳定性好,起到对有压管到进行原位保护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44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25842.4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赵鹏程 , 汪亦显 , 陈朝阳 , 陈鸿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勇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刘飞飞 , 朱令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IPC: E02D17/04 , E02D5/76 , E02D29/045 , E0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中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下穿管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管道对应的基坑区域为中断区,隔离支护结构包括一对地下连续墙,且一对地下连续墙分别在中断区断开;中断区的基坑内对应着每根管道均设有混凝土支撑,且混凝土支撑平行于管道布置;一对地下连续墙之间布设有一对分隔墙,将基坑分为隔离作业区和外部作业区,中断区的基坑侧壁布设有MJS重力式挡墙,沿着隔离作业区对应的一对连续墙外侧壁均布设有灌注桩墙;隔离作业区的基坑底部水平布设有MJS坑底加固墙;外部作业区的基坑底部设有旋喷坑底加固墙。本发明解决下穿管道、上穿地铁隧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问题,保障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229277.2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全断面暗挖的马蹄形结构,其横断面呈马蹄形,由若干梯形管节拼装拟合构成,相邻的梯形管节侧壁面之间具有张开间隙,梯形管节的类型为一种或多种的等腰梯形管节,相邻的梯形管节侧壁面之间通过锁扣连接以控制张开间隙并起到导向和防水作用。本发明的优点是:(1)马蹄形断面的结构拱顶受力最优且空间利用效率较高,拱顶为圆弧曲线,受力状态以受压为主,理论上可不设置或少设置预应力,预应力可作为适度的安全储备,可全断面开挖提高施工效率;(2)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马蹄形断面结构通过采用标准模块化的等腰梯形管节拼装拟合而成,安装便捷、施工效率高,利于推广应用于不同场景的软土暗挖地下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44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010525842.4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赵鹏程 , 汪亦显 , 陈朝阳 , 陈鸿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勇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刘飞飞 , 朱令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IPC: E02D17/04 , E02D5/76 , E02D29/045 , E0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中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下穿管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管道对应的基坑区域为中断区,隔离支护结构包括一对地下连续墙,且一对地下连续墙分别在中断区断开;中断区的基坑内对应着每根管道均设有混凝土支撑,且混凝土支撑平行于管道布置;一对地下连续墙之间布设有一对分隔墙,将基坑分为隔离作业区和外部作业区,中断区的基坑侧壁布设有MJS重力式挡墙,沿着隔离作业区对应的一对连续墙外侧壁均布设有灌注桩墙;隔离作业区的基坑底部水平布设有MJS坑底加固墙;外部作业区的基坑底部设有旋喷坑底加固墙。本发明解决下穿管道、上穿地铁隧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问题,保障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218150912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2648592.0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管幕支护全断面暗挖的新型结构,该结构由若干梯形管节拼装拟合构成,相邻的所述梯形管节侧壁面之间具有张开间隙,所述结构的环向张拉有预应力钢绞线,所述结构的横断面为类矩形、马蹄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通过梯形钢管节的拼装拟合,可获得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结构断面,可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暗挖结构;(2)模块化的梯形管节拼装方式,可提高施工效率;(3)通过合理的结构轮廓设计,使结构受力体系较优,可通过在钢管节内横穿预应力钢绞线,并在填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张拉锁紧,使得管幕支护结构在土体开挖后处于全断面受压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222834881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20914502.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型钢加肋的SMW工法桩,包括搅拌桩、H型钢和加劲肋钢板,其中所述加劲肋钢板设置在所述H型钢的腹板位置构成组合型钢结构,所述组合型钢结构插入所述搅拌桩的水泥土之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型钢加肋的SMW工法桩在常规工法桩基础上对内插型钢结构进行改进,增加腹板加肋,通过增加型钢与搅拌桩水泥土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工法桩竖向承载力,同时提高了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的侧向刚度。本申请能够改善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同时兼作竖向受力构件的基坑工程中,承载力较小的技术问题,拟突破目前工法桩仅用于基坑围护结构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212452681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059564.X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陈朝阳 , 汪亦显 , 陈鸿 , 赵勇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鹏程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张伟 , 朱令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施工管线原位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承重机构和定位机构;承重机构包括垂直的一对吊杆、水平的一对混凝土梁和纵截面为“工”形的水平承重梁;一对吊杆的下端部对应连接着水平承重梁的两端部,一对吊杆的上端部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对应连接着一对混凝土梁;定位机构包括圆弧形钢壳,和沿圆弧形钢壳内侧壁配合设置的圆弧形橡胶垫;圆弧形钢壳固定在水平承重梁上端面的中部;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时,沿有压管道的方向间隔2~2.5m设有所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原位保护装置拆卸方便,施工示意稳定性好,起到对有压管到进行原位保护的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52680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059563.5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陈朝阳 , 汪亦显 , 朱令 , 赵勇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鹏程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刘飞飞 , 鲍艳玲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IPC: E02D17/04 , E02D5/76 , E02D29/045 , E03F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中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下穿管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结构,所述管道对应的基坑区域为中断区,隔离支护结构包括一对地下连续墙,且一对地下连续墙分别在中断区断开;中断区的基坑内对应着每根管道均设有混凝土支撑,且混凝土支撑平行于管道布置;一对地下连续墙之间布设有一对分隔墙,将基坑分为隔离作业区和外部作业区,中断区的基坑侧壁布设有MJS重力式挡墙,沿着隔离作业区对应的一对连续墙外侧壁均布设有灌注桩墙;隔离作业区的基坑底部水平布设有MJS坑底加固墙;外部作业区的基坑底部设有旋喷坑底加固墙。本实用新型解决下穿管道、上穿地铁隧道的公路隧道基坑的隔离支护问题,保障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563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09150.6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化沉井的矢量加载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矢量加载装置包括:传力带,与沉井顶端的形状相适配;呈阵列布设在沉井顶端的若干千斤顶,该千斤顶的固定端连接于该传力带的底面,该千斤顶的移动端连接于沉井顶端;反力件,连接于该传力带的顶面。利用控制装置控制各千斤顶动作。本发明通过点式加载配合传力带传力以及反力件提供反力,可实现矢量力加载,进而实现高精度压入和纠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