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方舱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9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04238.X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方舱电源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包括储能机构;双向功率转换机构,连接储能机构;能量管理机构,连接双向功率转换机构和储能机构;切换供电开关,连接储能机构、双向功率转换机构以及能量管理机构;多功能接口,连接双向功率转换机构和能量管理机构,用于负载供电;显示屏,连接能量管理机构,用于显示移动方舱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移动方舱电源,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多场景应用要求,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靠性,拓展了移动方舱电源的可用性和使用的多样性。

    机载高压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1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87630.5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高压脉冲电源及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单元进行自检,以获取可用电池单元;步骤S2: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控制阵列闭合,以控制可用电池单元进行充放电;步骤S3:电池管理系统对可用电池单元的实时参数进行监测,并控制控制阵列断开实时参数出现异常的可用电池单元。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阵列并联输出来满足相应的总放电电流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电池电压和温度分别进行监测,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监测安全性,并在电池组单元出现异常时通过控制阵列进行切断隔离,以及接入冗余的电池组单元,从而实现了系统的稳定供电。

    一种后备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442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15403.3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备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电源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对直流电变换模块、智能切换开关和多并联电池组单元进行状态检查完成自检,以及在自检通过后在供电能源供电时控制智能切换开关和直流电变换模块将交流电变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输出给负载,以及在供电能源不供电时控制智能切换开关和直流电变换模块将多并联电池组单元的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输出给负载,以及对多并联电池组单元定期活化维护和核容检修。有益效果是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拓展性,智能切换开关确保在供电电源失效时能快速切换到电池组供电,减少了电力中断时间,维护过程中对问题电池组的甄别,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隔离检修。

    便携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182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40269.5

    申请日:2023-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及方法。便携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用于对采集的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进行处理的BMS管理单元;用于对电池进行一对一充放电管理的充放电管理单元;显示及存储单元;对蓄电池中电芯进行电压、电流和温度采集的采集模块,其中,采集模块采集蓄电池的电芯电压、电流、温度信息,反馈给BMS管理单元,BMS管理单元处理后输出各电芯需要充放电操作的信息,通过CAN总线反馈输出给充放电管理单元,由充放电管理单元按照BMS管理单元输出的充放电信息,对蓄电池的各电芯执行充放电操作。依据本发明的便携式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技术能够检测到每只电芯的状态,可以有针对的性的对电池进行维护,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光储充移动方舱电源

    公开(公告)号:CN222464229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953449.9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储充移动方舱电源,包括:方舱主体,呈长立方体状,在对应于第一功能区域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功能区域舱门,第一功能区域舱门向外部打开,光伏发电组件穿过第一功能区域舱门到达方舱主体的外部并进行展开;第二功能区域中设置有储能装置,第三功能区域中设置有光储逆变器和配电柜;光储逆变器分别与储能装置、光伏发电组件和配电柜电连接。对方舱内部布局进行了改进,光伏发电组件所在的第一功能区域靠近方舱主体的外侧设置,光伏发电组件在布设后,可直接穿过第一功能区域舱门到达外部并进行展开,在实现了相对较大的光伏面板面积的前提下,缩减了整体系统的占地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