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104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07625.6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密封恒温加热功能的旋转输料装置;其包括旋转进料机构和温控加热保温机构;旋转进料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呈卧式圆筒形,壳体内水平设置转轴,转轴上固定若干叶片,壳体的上、下方分别设置进、出料口,进料口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弹簧,弹簧下方安装密封盖板,进料口下方的壳体上安装倾斜向下伸出设置的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拉绳绕线装置的拉绳的一端固定于密封盖板,拨杆和拉绳绕线装置之间形成同步转动连接;温控加热保温机构包括电热机构,电热机构安装在壳体上进料口、出料口两侧的外圆柱面上。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实现批序式连续进料,同时可以使物料在装置内部输送的较短时间内被加热到指定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70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88186.6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IPC: B09B3/35 , B09B3/70 , B09B5/00 , B09B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废旧光伏板硅片表面抗反射层回收硅片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解废旧光伏组件层压件,筛选出太阳能电池片;将分解液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混合后进行分解反应,之后固液分离,收集固体产物;所述分解液的质量浓度为5%~50%;所述分解液中的溶质为磷酸钠、氢氧化钠、质量比1:1~2:1氯化钠和碳酸钠或质量比(2‑3):(3‑4):(4‑5)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钠。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强酸,避免了高浓度的酸会导致硅片的损坏,影响其可回收性的问题,并且工艺路线简单、高效、低能耗,分解液可循环利用,为绿色、高效去除废旧光伏板硅片抗反射层回收硅片提供了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76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39122.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江苏博泰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7C51/41 , C07C59/265 , C07C51/42 , C07C51/43 , C02F1/00 , C02F1/52 , C02F1/44 , C02F101/1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正极材料生产废水与氯化钙混合,反应完成后经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滤液进行膜过滤回流;将得到的滤饼配制成浆液后加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一定时间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得到的滤液蒸发结晶处理得到高纯柠檬酸钠。本发明使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废水中的柠檬酸根、亚铁氰根、硫酸根得以循环利用或沉淀去除,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风险,实现了该废水中柠檬酸根、亚铁氰根的低成本绿色循环利用,具有成本低、流程短、节能、利用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99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632938.1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江西省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场耦合微生物处理废钯炭催化剂中杂质金属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钯炭催化剂粉末加入到经过驯化后的嗜酸性硫杆菌(A.f+A.t混合菌)培养液,按比例混合培养;(2)在步骤(1)的培养体系中施加外源微电场,继续培养;(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分别得到滤液与滤渣。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高效温和脱除废钯炭催化剂中的杂质金属,进而避免后续富集钯过程中的杂质干扰;本发明采用直流微电场和微生物耦合去除钯炭催化剂的杂质金属,替代了传统高温焙烧和强酸处理过程导致的高能耗、强腐蚀性和潜在尾气污染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工艺生产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达到了废液零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51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618878.1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波强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线路板中铜的方法。其首先对At.ferrooxidans进行前期培养;然后将废线路板粉末加入到含已培养至对数期的At.ferrooxidans菌液的自制反应器中,微波强化浸出2~4天;最后采用萃取‑反萃‑电积法从浸出液中回收铜。经微波和At.ferrooxidans联合作用后,废线路板中铜的平均浸出率为86.30%。在不施加微波的浸出体系中,废线路板中铜的平均浸出率为56.23%。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微波强化后,At.ferrooxidans的铜浸出率明显提高,浸出周期缩短2~6天。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66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16758.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废LED封装中回收稀贵金属元素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对废LED封装进行“热处理‑研磨‑筛分”预处理,使得LED中有价金属获得有效解离与初步富集,其中Cu、Fe、Ni、Zn等金属高浓度富集于大粒径物料中,Au、Ag、Ga等稀贵金属主要富集于小粒径物料中;B)将稀贵金属富集体进行氧化焙烧;C)将二次氧化焙烧产物置于“HCl+CH3COOH”混合酸体系中,进行稀贵金属Au、Ag、Ga的浸出回收。本发明能实现LED封装内Cu、Fe、Ni、Zn等金属的高浓度富集,同时实现稀贵金属元素Au、Ag、Ga的高效富集与回收浸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29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5164.0
申请日:2022-05-15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浸出分步回收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金银钯的方法。其以含金银钯的电子废弃物粉末为原料,先加入类离子液体‑氯化盐体系进行浸出反应,浸出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向第一滤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金、银混合沉淀物,向第二滤液中加入丁二酮肟溶液后过滤,得到第三滤液和丁二酮肟钯沉淀。向金银混合物中添加一定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得到第四滤液和单质金,最后像第四滤液中继续加水后过滤,可以得到氯化银沉淀以及第五滤液。最终第三滤液经过旋蒸后可再去用于浸出环节。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浸出时间短、可以选择性的浸出电子废弃物中的金银钯,能实现贵金属金银钯的绿色高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0133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413157.X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电子废物塑料再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环境风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处理、循环利用、毒性浸出三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实验室循环模拟工厂中废塑料的再利用生产工艺过程,并结合毒性浸出试验,评估塑料在回收过程中因重金属老化而向外迁移溶出所造成的环境风险。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塑料每次循环利用后可能的环境风险极限,也可以将塑料再利用过程中的处理条件考虑在内,探究处理过程对重金属环境风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估废塑料中重金属潜在危害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08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43089.6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IPC: C22B7/00 , C22B11/00 , C22B3/18 , C22B15/00 , C25C1/12 , C12P3/00 , C12N1/14 , C12N13/0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电场强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浸出废线路板中铜和金的方法。其首先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自固定化培养;然后将已灭菌废线路板粉末加入到含已培养好真菌菌液的电解容器,直流微电场强化浸出6~10天;最后分别采用萃取‑反萃‑电积法和活性炭吸附法从微生物浸出液中回收铜和金。经微电场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联合作用后,废线路板中铜和金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70.90%和38.64%。在不施加微电场的真菌浸出体系中,废线路板铜和金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44.54%和27.53%。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微电场强化后,铜和金的浸出率明显提高,浸出周期缩短至少4天。
-
公开(公告)号:CN110607450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034979.3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浸出沉淀回收印刷线路板中钯的方法。该方法以废旧线路板及元器件为原料,加入无水有机溶剂‑溴化盐体系进行选择性浸出反应,反应时间为30‑90min,浸出结束后过滤,向过滤后的浸出液中加选择性沉淀剂沉淀浸出液中的钯,实现钯的提纯和富集,本发明工艺简单、选择性好、回收率高、成本低廉,避免了使用大量强酸等有毒有害溶剂同时减少其他金属的浸出和沉淀,降低了后续金属的处理回收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