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30751.X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缆敷设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从预先建立的模型标准库中选取至少两个目标设备模型,并将目标设备模型分别排布到至少两个目标位置上;在至少两个目标位置之间建立三维桥支架模型,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设备之间候选光电缆敷设路径;根据预先建立的方案标准库中的预设方案,确定目标光电缆数量、目标光电缆规格和目标光电缆的设备连接关系;根据候选光电缆敷设路径、目标光电缆数量、目标光电缆规格、目标光电缆的设备连接关系,以及目标设备位置,确定目标光电缆敷设路径。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确定光电缆敷设路径的同时用时时间短,人力成本低,光电缆用料少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8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10430751.X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缆敷设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从预先建立的模型标准库中选取至少两个目标设备模型,并将目标设备模型分别排布到至少两个目标位置上;在至少两个目标位置之间建立三维桥支架模型,确定至少两个目标设备之间候选光电缆敷设路径;根据预先建立的方案标准库中的预设方案,确定目标光电缆数量、目标光电缆规格和目标光电缆的设备连接关系;根据候选光电缆敷设路径、目标光电缆数量、目标光电缆规格、目标光电缆的设备连接关系,以及目标设备位置,确定目标光电缆敷设路径。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确定光电缆敷设路径的同时用时时间短,人力成本低,光电缆用料少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11447.4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安装方法及其装置,确定磷酸铁锂电池放置的电池房间;先将磷酸铁锂电池放置在置物装置上;在电池房间的内壁上开孔;将置物装置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池房间的内部。通过上述磷酸铁锂电池安装方法,可以将置物架固定安装在电池房间的内部,通过防掉落机构、防护机构和锁定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对置物板上不同位置的电池进行维修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04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08544.6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超导电缆备用电源线路的自动切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超导电缆和备用线路;超导电缆和备用线路与负荷侧变电站母线之间设有第二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以及相应的第二线路保护和第四线路保护,负荷侧变电站设有超导电缆本体保护、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超导电缆本体保护通过电气量和非电气量判别超导电缆的故障的严重程度,分别向第二线路保护输出跳闸信号或向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发出告警信号;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通过外部输入的电压采样值和开关量来判断是否应自动投入或切换至备用线路。本发明使超导电缆供电系统在轻微故障情况下可以不停电自动快速切换至备用电源线路后再切除超导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105119509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37683.1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对称交流电网的MMC直接环流抑制方法,该环流抑制方法推导了不对称系统的电容电压波动表达式,并对用于环流抑制的不平衡电压参考值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该控制策略适用于两种不同负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不论交流系统运行于何种状况下该参考值的有效成分均为2倍频分量。本发明用于环流抑制的不平衡电压参考值由直接计算得到,无需PI控制器或者谐振控制器,能够同时抑制不对称电网运行状态下正序、负序及零序环流分量。同时每相具有独立的结构,可适用于对称及不对称交流系统,在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双端MMC-HVDC模型,验证了本发明提出的MMC环流控制方法在对称及不对称电网条件下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69375.3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对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对线器,包括对线器主体以及设置于对线器主体检测端的接线夹,所述接线夹包括与对线器主体连接的夹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件上的抵触部件,设置于所述夹持部件上的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上的阻隔部件,设置于所述阻隔部件上的复位部件以及驱动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安装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夹持架,设置于所述夹持架上的边槽,设置于所述边槽上的抵触杆,本发明通过夹持部件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线体进行夹持,夹持部件相对于普通夹体延伸其长度,且设计呈扁平状,在对柜体与墙体之间的间隙时较为方便,在使用时避免圆形的线缆难以被夹子夹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1308544.6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超导电缆备用电源线路的自动切换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超导电缆和备用线路;超导电缆和备用线路与负荷侧变电站母线之间设有第二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以及相应的第二线路保护和第四线路保护,负荷侧变电站设有超导电缆本体保护、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超导电缆本体保护通过电气量和非电气量判别超导电缆的故障的严重程度,分别向第二线路保护输出跳闸信号或向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发出告警信号;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通过外部输入的电压采样值和开关量来判断是否应自动投入或切换至备用线路。本发明使超导电缆供电系统在轻微故障情况下可以不停电自动快速切换至备用电源线路后再切除超导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116455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12471.8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电站并联型直流电源模块锂离子电池放电深度控制方法,包括若干与直流电源母线连接的电池智能组件;每一电池智能组件均包括锂离子电池组和电池组控制模块;每一电池组控制模块均与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组、直流电源母线、交流电源连接,用于检测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内阻r和实时温度t;当交流电源输出电能时,每一电池组控制模块均将电能转化为直流电后输送给直流电源母线,同时给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当交流电源无输出电能时,每一电池组控制模块均停止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将相应的锂离子电池组存储的电能输送给直流电源母线。本发明不但可以实现独立工作,还能根据电池健康状态和应用场景调整锂离子电池终止放电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7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78657.8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尤比酷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压开关柜故障诊断设备及其诊断方法,包括人机界面、电流采集装置和温度探头;诊断设备通过三个电流采集装置对低压开关柜负荷侧的三相线缆分别采集电流数据;诊断设备通过十二个温度探头对低压开关柜的母线侧和负荷侧的三相连接点,以及低压开关柜内的三相断路器的进线侧和出线侧的三相连接点分别采集接线端温度数据;诊断设备通过单个温度探头采集低压开关柜内的环境温度数据;诊断设备通过人机界面接收操作者的设定,并根据操作者的设定实时计算采集到的三相电流数据、十二个接线端温度数据和环境温度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将计算结果通过人机界面向操作者反馈。本发明能够识别配电开关柜内部可能存在的异常工况并进行告警。
-
公开(公告)号:CN105119509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437683.1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对称交流电网的MMC直接环流抑制方法,该环流抑制方法推导了不对称系统的电容电压波动表达式,并对用于环流抑制的环流抑制参考值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该控制策略适用于两种不同负序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不论交流系统运行于何种状况下该参考值的有效成分均为2倍频分量。本发明用于环流抑制的环流抑制参考值由直接计算得到,无需PI控制器或者谐振控制器,能够同时抑制不对称电网运行状态下正序、负序及零序环流分量。同时每相具有独立的结构,可适用于对称及不对称交流系统,在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双端MMC‑HVDC模型,验证了本发明提出的MMC环流控制方法在对称及不对称电网条件下的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