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414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99712.X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64C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复合飞行器舵面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变厚度蒙皮、阻尼器、舵轴和围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均与围板相连并连接在舵轴上,其中,第一加强筋指向舵面结构前缘,第二加强筋沿展向布置,第三加强筋指向翼尖,形成呈树状结构的加强筋骨架;变厚度蒙皮上下布置并与围板相连,将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及若干个阻尼器包围,形成三明治结构,其中,若干个阻尼器嵌装在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变厚度蒙皮之间。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飞行器舵面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61474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1624174.X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结合测试与仿真技术提升机床动态特性的结构优化方法,因为将试验得到的试验模态数据与仿真得到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数据对比,并参照试验模态数据对仿真模态数据进行调整并使两者一致,然后将调整后的数据代入有限元模型,基于刀尖中心点获得机床的薄弱部分并做调整,得出多组优化方案,最后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根据最优方案得到动态性能改善的机床。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13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1624211.7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获取机床部件最佳体积比的方法,因为建立机床动力学模型,将机床部件的特征质量值、特征阻尼值及特征刚度值代入机床的动力学方程,得到表征刀尖点的空间位移量与质量值关系的刀尖位移‑质量关系曲线,选取刀尖位移‑质量关系曲线中对应刀尖点位移最小的机床部件特征质量值作为最优质量值,进而得到机床部件最佳质量比,而通过最佳质量比能得到机床部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是所需的最佳体积比。所以,本发明基于动力学理论完成机床最佳质量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直接用于机床部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当中,提出了一种获取机床部件最佳体积比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27169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811030793.6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材料自由阻尼层结构多尺度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尼层由周期性材料组成,材料的单胞由两相阻尼材料构成,一相用于保证结构刚度的高刚度相材料,一相用于提高结构阻尼的高阻尼相材料。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表面涂覆阻尼层的自由阻尼层结构多尺度设计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微观和宏观尺度上有限元分析;分别对微观和宏观结构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采用移动渐近线算法更新设计变量;使用更新后的设计变量计算结构的性能,若满足设计要求,停止迭代输出计算结果,反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在宏微观两个尺度上均是最优的自由阻尼层结构,有效提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减小结构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63412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1622565.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基于优化顺序的机床动态性能提升方法,因为将机床转化为多个相互关联的部件,在每个受力部件上设置一个关键点并在获取关键点在受力下的空间矢量改变量,对关键点的空间矢量改变量进行分析,得到优化顺序,再按优化顺序依次对受力部件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后的受力部件加工装配得到动态性能提升的机床。所以,本发明的基于优化顺序的机床动态性能提升方法通过在机床受力时中对机床中的每个受力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再依次进行优化,属于一种混合建模的方法。不同于单一建模,本方法综合考虑了机床工作时部件间的约束对部件造成的影响,其相对单一建模的方法提升机床动态性能在精度和效率上更具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34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45761.2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振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1.设计模型初始化,并定义优化参数;2.无阻尼器的工程结构模态分析;3.阻尼器最优调谐;4.含阻尼器的结构谐响应分析与设计灵敏度分析;5.基于自适应成长法的工程结构筋板布局优化。步骤2‑5反复优化循环,在每一次的循环中,阻尼器的位置和阻尼参数、结构的筋板布局都得到更新,直至达到迭代终止条件后,优化程序结束。通过本发明对工程结构和阻尼器同时进行优化设计,由于考虑了工程结构筋板的布局和阻尼器的位置及其阻尼参数的互相作用,使得工程结构的动态性能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706676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373075.8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热流通道设计方法,根据设计对象的外形尺寸,建立设计用的体‑点分析模型,包括根据实际工况,为设计域施加热源及热边界条件,为热沉点施加温度条件,为设计域赋予低导热材料;再根据自然界中分支系统形态的成长机理,如植物根系,使敷设热流通道的设计过程模拟植物根系的生长过程,从而设计出最优的热流通道布局。本发明直接模拟自然界分支系统的生长原理,设计出具有最小热阻的热流通道分布,从而达到提升传热性能的效果。本发明与常见的热流通道布局设计方法相比,算法简单,方便制造,可适用于复杂热条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33098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0102810.1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变平衡原理的平板型机械结构热变形补偿系统设计方法,其步骤为:首先根据平板型机械结构热变形的控制方向进行结构设计;对热变形补偿系统系统进行能量分析,通过计算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吸热量、热端的放热量以及热源的发热功率来计算热膨胀材料和热收缩材料的内能变化量;根据平板结构热变形补偿系统的能量控制方程所示能量关系式,调整热变形补偿系统中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电压和电流参数来调整平板和热收缩材料的内能变化量,当调节的内能变化量使得平板的热膨胀量完全被热收缩材料的热收缩量补偿时,整个热变形补偿系统就实现了完全热补偿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3412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622565.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基于优化顺序的机床动态性能提升方法,因为将机床转化为多个相互关联的部件,在每个受力部件上设置一个关键点并在获取关键点在受力下的空间矢量改变量,对关键点的空间矢量改变量进行分析,得到优化顺序,再按优化顺序依次对受力部件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后的受力部件加工装配得到动态性能提升的机床。所以,本发明的基于优化顺序的机床动态性能提升方法通过在机床受力时中对机床中的每个受力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再依次进行优化,属于一种混合建模的方法。不同于单一建模,本方法综合考虑了机床工作时部件间的约束对部件造成的影响,其相对单一建模的方法提升机床动态性能在精度和效率上更具优越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