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岛SC模块墙体结构装配式减震耗能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67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5704.7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建模块化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核岛SC模块墙体结构装配式减震耗能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就位埋件、外部锚固挡板系统、耗能锚固结构和地脚锚栓,就位埋件设置在SC模块墙体结构底部,就位埋件的底部设有预埋锚件与基础底板连接;耗能锚固结构包括两块摩擦耗能板,分别与外部锚固挡板系统和SC模块墙体结构外表面连接,两块摩擦耗能板上下分布,可沿接触面相互滑动耗能,摩擦耗能板上设有锚栓孔,地脚锚栓穿过锚栓孔与基础底板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形成装配式组合连接结构,将SC模块结构与基础底板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吊装就位,同时具有减震耗能作用,可以有效降低SC模块结构主体的损坏程度,提高抗震性能。

    一种钢安全壳结构与楼板墙体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7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18804.7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安全壳结构与楼板墙体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型钢、UHPC节段和普通混凝土节段,第一型钢设置在钢安全壳结构的内部,UHPC节段设置在钢安全壳结构的外部,UHPC节段连接普通混凝土节段;UHPC节段包括UHPC、若干个第二型钢和钢底板,钢底板上部设有若干个第二型钢,钢底板与若干个第二型钢与钢安全壳结构的外部连接;钢底板上部还设有下部楼板钢筋,钢底板与第二型钢之间设有构造钢筋;第二型钢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栓钉,第二型钢的顶部还设有若干个转动支撑件,转动支撑件的上部设有上部楼板钢筋;UHPC设置在靠近钢安全壳结构的钢底板与上部楼板钢筋之间。可实现钢安全壳结构与楼板墙体节点构造的有效稳定连接。

    一种适用于低频噪声控制的声学超材料吸隔声板

    公开(公告)号:CN117449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13827.0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低频噪声控制的声学超材料吸隔声板,属于降噪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吸隔声板包括:多个由穿孔板,蜂窝板框架、背板和填充颗粒制成的单元胞;背板为单元胞的底板;蜂窝板框架安装在背板上,蜂窝板垂直于背板,围成多个互相分隔的区域,蜂窝板为单元胞的侧壁;穿孔板安装于蜂窝板框架上,覆盖由蜂窝板围成的多个互相分隔的区域,形成单元胞的顶板,每个单元胞的内部通过穿孔板上的通孔与外界连通;填充颗粒填充于单元胞内。超材料单元胞形成的类似赫姆霍兹共鸣器形式,能够对较宽频率范围中的低频噪声起控制作用。制造材料中不包括橡胶薄膜等弹性材料,因此能够避免弹性材料老化带来的张力改变问题。

    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与钢筋混凝土墙体布置与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72114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5573.3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与钢筋混凝土墙体布置与连接节点,属于核设施建设技术领域,包括外侧钢墙面板,设置在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外侧,所述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为圆弧形,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沿圆弧形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的法线方向和近似切线方向与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相连;所述外侧钢墙面板上设置有局部内凹区域和局部突出区域,局部内凹区域外侧面、局部突出区域外侧面和沿圆弧形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近似切线方向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外侧面依次相连,且共面设置。本发明不但能够满足吊车的跨度与行程范围要求,还能够实现钢筋混凝土墙体与钢板混凝土墙体的可靠连接。

    一种用于开顶法建造核岛地下室的垂直支护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13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22903.4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开顶法建造核岛地下室的垂直支护结构及方法,包括支护桩,沿基坑开挖边线外侧布置,支护桩外侧设置若干止水搅拌桩;平面封闭框架,设于支护桩桩顶标高处并与支护桩连接,平面封闭框架包括冠梁,冠梁沿支护桩中心线布置并与支护桩连接,冠梁外侧连接外环梁,外环梁底部连接若干倾斜设置的抗拔桩;能够充分发挥水平封闭框架抗侧刚度大和抗拔桩承载力高的优势,将开挖引起的巨大侧向水土压力传递至稳定的深层土体中,大幅减小了无内撑基坑的变形程度,极大提高了无内撑基坑的长期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桩锚式支护结构长期变形较大,无法满足核电工程安全性要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