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91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66214.9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外部强化传热系统及反应堆系统,包括用于包裹在压力容器外周的外部流道,外部流道底部设有冷却剂进口,并通过冷却剂进口与堆腔连通,外部流道内部空间的底部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位于堆腔内的搅拌驱动件连接,外部流道设置有用于对其内部液体施加振动的超声振动装置,外部流道还与纳米流体供给机构连接,采用本发明的传热系统避免了纳米颗粒的沉降和聚团,而且超声作用下能够强化传热效果提高临界热流密度,IVR措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98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80284.0
申请日:2021-10-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5/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气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验证氢气爆燃环境中设备可用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测试模块、供气模块、加热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试验件控制模块和安全防护模块;所述测试模块用于提供氢气爆燃环境,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到试验数据;所述供气模块连接所述测试模块的气体进口,提供验证试验所需气体;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测试模块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测试模块得到的试验数据;所述试验件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测试台上的试验件,并对试验件进行信号控制;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测试模块进行安全防护。本发明具有较大的规模,可创造不同条件下的氢气爆燃过程,验证设备在各类氢爆环境条件下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90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80213.0
申请日:2021-10-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9B25/00 , G21C17/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严重事故研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模拟核电站严重事故氢气爆燃环境的试验装置,包括压力容器、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气体主管路和气体分支管路、及加热模块;所述压力容器的底部设置与气体主管路连通的氢气主进气口,侧壁上设置分别连通对应气体分支管路的氢气分支进口、氧气进口、空气进口、氮气进口和水蒸气进口;所述压力容器的内腔设置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模拟环境,每层所述模拟环境分别设置温度测点、压力测点、样气取气点、水蒸气浓度测点和点火器;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氢气主进气口位置相对应。本发明可模拟核电站严重事故条件下安全壳较大空间的氢气爆燃过程,获得爆燃过程中温度、压力等信号变化,为氢气爆燃过程演变提供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37516.3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安全壳惰化防止氢气风险的方法,其包括利用安全壳惰化装置以防止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或借用反应堆的系统和管线以防止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安全壳惰化防止氢气风险的方法,在注入惰化气体之前,安全壳处于常规的环境条件,方便维护和检修。当注入惰化气体之后能够防止安全壳内出现氢气风险。该方法同时免去了维持安全壳长期惰化所需的配套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3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1109117.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在发生严重事故情况下实现堆芯熔融物滞留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如下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安全壳可淹区域和冷却措施以及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装量,在发生堆芯熔化的事故情况下,利用一回路的冷却剂将安全壳可淹区域淹没至特定高度,同时在安全壳内部形成冷却剂循环,保证衰变热的移出,从而保持压力容器完整性,实现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本发明提供的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方法,采用一回路水源实现堆腔淹没,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即可自动实现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水平,避免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保护公众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711034358.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其在安全壳内布置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包括消氧容器、消氧容器入口、消氧容器出口、顶部挡板和侧面挡板;所述消氧容器入口和所述消氧容器出口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上,所述顶部挡板和所述侧面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经配置以起到保护及保证气体顺畅流通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在事故下及时启动该消氧装置,通过消耗安全壳内的氧气,使得安全壳内的氧气浓度低于满足氢气燃烧的限值,达到不可燃烧的环境条件,消除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34358.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其在安全壳内布置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包括消氧容器、消氧容器入口、消氧容器出口、顶部挡板和侧面挡板;所述消氧容器入口和所述消氧容器出口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上,所述顶部挡板和所述侧面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经配置以起到保护及保证气体顺畅流通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在事故下及时启动该消氧装置,通过消耗安全壳内的氧气,使得安全壳内的氧气浓度低于满足氢气燃烧的限值,达到不可燃烧的环境条件,消除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564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47193.1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事故智能识别及决策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典型事故的始发事件类型及与始发事件类型对应的事故关键变量的数据,构建典型事故数据库,以此训练事故智能识别模型;采集核电厂实时运行数据,通过事故智能识别模型进行事故识别,确定事故的始发事件类型;在缓解策略库中自动筛选出可行缓解策略,将识别的事故始发事件类型、核电厂中各种设备的实际投入情况及选取的缓解策略输入事故仿真分析平台中进行事故进程的模拟仿真;根据事故进程的预测分析,实时动态评估不同缓解策略所产生的定量化正负效应,输出最优缓解策略。本发明实现了对核电厂事故始发事件的识别,并实现了事故缓解策略的快速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88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0507759.4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氢气燃烧环境下的设备可用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为试验舱(1),所述试验舱(1)内包括设备平台(2)、供气系统、预热系统(5)、点火系统(8)、气体浓度测量系统(6)、温度测量系统(9)和超压保护系统(7);本发明获得的温度曲线的峰值和半峰时间与目标环境的相应参数比较分析证明该试验方法形成的环境条件对设备影响与安全壳实际环境是等效的,从而验证试验方法获取环境与安全壳环境的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09117.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在发生严重事故情况下实现堆芯熔融物滞留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如下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安全壳可淹区域和冷却措施以及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装量,在发生堆芯熔化的事故情况下,利用一回路的冷却剂将安全壳可淹区域淹没至特定高度,同时在安全壳内部形成冷却剂循环,保证衰变热的移出,从而保持压力容器完整性,实现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本发明提供的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方法,采用一回路水源实现堆腔淹没,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即可自动实现熔融物压力容器内滞留,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水平,避免大量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保护公众健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