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27475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10154616.5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棒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系统维护母线。该系统中每个供电单元中供电模块为固定钩爪线圈提供运行电流,电流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相互连接,二极管正极与供电模块相连,二极管负极与维护母线以及晶闸管的A极相连,晶闸管的K极与固定钩爪线圈相连,监测控制模块与晶闸管的G极相连接,维护母线将所有供电单元结构中二极管负极和晶闸管的A极之间的线路依次连接起来。该系统在进行在线设备维修时,不需要额外提供外部的直流电源;同时,可以自动监测维护电流的通断,并在出现故障时进行报警;在对固定钩爪线圈正常供电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固定钩爪线圈的供电方式,提高固定钩爪线圈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737564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227367.3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棒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系统维护母线。该系统中每个供电单元中供电模块为固定钩爪线圈提供运行电流,电流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相互连接,二极管正极与供电模块相连,二极管负极与维护母线以及晶闸管的A极相连,晶闸管的K极与固定钩爪线圈相连,监测控制模块与晶闸管的G极相连接,维护母线将所有供电单元结构中二极管负极和晶闸管的A极之间的线路依次连接起来。该系统在进行在线设备维修时,不需要额外提供外部的直流电源;同时,可以自动监测维护电流的通断,并在出现故障时进行报警;在对固定钩爪线圈正常供电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固定钩爪线圈的供电方式,提高固定钩爪线圈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735877U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20227368.8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5F1/46 , G05B19/042 , G21C7/12 , G21C7/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数字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控制器的核电厂数字化控制棒控制系统。该系统中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脉冲放大模块控制线圈供电电路,实现对输入到驱动机构线圈电流的控制;线圈供电电路的上端的电源线路通过三相电压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线圈供电电路下端向驱动机构线圈提供电流的线路通过电流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将电流传感器采集的驱动机构线圈电流信号反馈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通过外部接口模块与外部控制模块相互连通,且控制模块还与存储模块相互连通,用于存储控制模块控制参数。该系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调试维护容易;可以向不同等级功率的核电厂控制棒驱动机构提供稳定的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3427475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154616.5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所设计院 ,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棒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系统维护母线。该系统中每个供电单元中供电模块为固定钩爪线圈提供运行电流,电流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相互连接,二极管正极与供电模块相连,二极管负极与维护母线以及晶闸管的A极相连,晶闸管的K极与固定钩爪线圈相连,监测控制模块与晶闸管的G极相连接,维护母线将所有供电单元结构中二极管负极和晶闸管的A极之间的线路依次连接起来。该系统在进行在线设备维修时,不需要额外提供外部的直流电源;同时,可以自动监测维护电流的通断,并在出现故障时进行报警;在对固定钩爪线圈正常供电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固定钩爪线圈的供电方式,提高固定钩爪线圈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107611.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反应堆的测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棒位测量装置和方法,采用旋转变压器监测电机转子转动角度的闭环伺服控制,根据螺旋传动副螺距将电机转子角度折算螺杆上升/下降的距离,得到控制棒的棒位。同时采用一个棒位探测器实现棒位控制系统的零位标定,并在运行中识别芯杆上的多个棒位触发元件,可以直接得到控制棒组件实际位置,每个实际位置都可以校准通过电机转角测量的棒位。棒位控制精确度≤1mm,结构简单紧凑,引出线少,在高温、高辐照的堆内环境下,可实现反应堆各种工况下对棒位的精确测量也是反应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2700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64894.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T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射线探测器及远程评估其分压及自屏蔽效应的标定方法,测量各个子探测器的坪特性曲线,精确获取子探测器在组合探测器中由于分压造成的信号输出的改变。通过将探测器中一个以上子探测器的分压支路的可变电阻的阻值调至最大值的方式,近似断开这些子探测器的电压,且近似断开电压的子探测器的数量从开始逐步递加,而使探测器处于不同的探测器状态,将探测器分压造成的影响和子探测器的相互屏蔽效应造成的影响进行解耦,能够定量确定分压偏移和屏蔽效应对组合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各子探测器分压支路连接有可变电阻,可以远程实时调节子探测器的分压,为标定时制造不同的探测器工况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标定的效率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00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64838.7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T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远程可调特征的高灵敏度探测器及其灵敏度标定方法,测量各个子探测器的坪特性曲线,精确获取子探测器在组合探测器中由于分压造成的信号输出的改变。调节可变电阻至合适阻值使对应支路子探测器处于最佳工作电压的工作状态,消除了分压对探测器的削弱效应,调节可变电阻至最大值使对应分压支路的子探测器近似于断开,改变组合探测器的工作状态,获得子探测器相互屏蔽效应参数的多元一次方程,由此可精确获取参数,从而将探测器分压造成的影响和子探测器的相互屏蔽效应造成的影响进行解耦,能够定量确定分压偏移和屏蔽效应对组合探测器性能的影响,从而能够大大提高组合探测器灵敏度等探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0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25812.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高压永磁同步屏蔽可控电机及其工作方法,外壳上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变压器定子,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定子绕组和铁芯;转子轴上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内设置有旋转变压器转子,第四腔室内设置有转子铁芯;通过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设置的定子屏蔽套,以及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设置的转子屏蔽套,实现了耐高温高压的目的,满足了高温、高压和腐蚀介质中运行的环境要求,同时通过旋转变压器定子和旋转变压器转子实现了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驱动目的,兼顾了电机在高温、高压和腐蚀介质中运行的环境要求,以及对电机精确控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3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33374.8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1/14 , H02K1/22 , H02K1/278 , H02K3/28 , H02K22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耐高温永磁同步屏蔽电机,其包括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外部包裹转子铁心;所述转子铁心的外部包裹转子永磁体磁极;所述转子永磁体磁极的外部依次包裹转子屏蔽套和定子屏蔽套;所述转子屏蔽套和所述定子屏蔽套之间设有气隙;所述定子屏蔽套的外部包裹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外部包裹电机外壳。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耐高温永磁同步屏蔽电机,既能够提供控制棒驱动机构所需的驱动转矩,又能通过屏蔽套有效地将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与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隔离开。
-
公开(公告)号:CN10392760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10011915.8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文件易于被标识、区分和管理,且能极大地提高纸质和电子文件综合管理效率的文件管理方法,包括创建文件电子版和记录文件电子版信息的文件表述表、根据文件电子版的内容计算其特征码并将其写入对应的文件电子版、将特征码转换成二维码后写入对应的文件电子版、通过网络上传至文件服务器、将特征码和二维码打印在纸质文件的合适位置上、用户手持式二维码扫描设备扫描、文件服务器根据二维码信息寻找对应文件电子版和文件表述表寻找对应文件电子版等步骤。本发明可大大提高了高纸质和电子文件综合管理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