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5264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694207.7
申请日:2017-08-14
Applicant: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IPC: F01K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加热器防止塑性垮塌的简化评定方法,将高压加热器的管板部分参考标准ASME VIII‑2附录5‑E建立等效管板模型;对所有载荷情况组合完成弹塑性防止塑性垮塌分析,求得高压加热器塑性垮塌载荷;对计算得到的高压加热器整体塑性垮塌载荷,采用设计系数确定其许用载荷;将许用载荷与应用工况的设计载荷比较,确定该设计载荷条件下的高压加热器管程结构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本发明将弹性领域的等效管板简化模型开拓性地应用在弹塑性防止塑性垮塌分析领域,试验表明,等效管板简化模型可用于电厂用高压加热器防止塑性垮塌的简化评定方法,有效解决了设计中对计算机硬件过高的需求,节省了建模及计算时间,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62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96988.6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置加载型低温疲劳试验装置包括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低温环境箱系统、凹型框架系统、低温控制系统、低温工装夹具和数据检测系统;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包括导向立柱、上拉杆和下加载轴;低温环境箱系统位于凹型框架系统的内部,并与导向立柱连接;凹型框架系统安装在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的上方,并与下加载轴连接;低温控制系统与低温环境箱系统连接;低温工装夹具与上拉杆连接,低温工装夹具用于夹持待检测的材料;数据检测系统与待检测材料连接。由于低温环境箱系统位于凹型框架系统的内部,并且低温环境箱系统不与下加载轴等下加载机构直接连接,所以本装置可以对材料在低温下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3076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296988.6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下置加载型低温疲劳试验装置包括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低温环境箱系统、凹型框架系统、低温控制系统、低温工装夹具和数据检测系统;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包括导向立柱、上拉杆和下加载轴;低温环境箱系统位于凹型框架系统的内部,并与导向立柱连接;凹型框架系统安装在下置加载型伺服疲劳系统的上方,并与下加载轴连接;低温控制系统与低温环境箱系统连接;低温工装夹具与上拉杆连接,低温工装夹具用于夹持待检测的材料;数据检测系统与待检测材料连接。由于低温环境箱系统位于凹型框架系统的内部,并且低温环境箱系统不与下加载轴等下加载机构直接连接,所以本装置可以对材料在低温下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017431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0362968.1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加热器管程内壁塑性应变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高压加热器材料加工四点弯曲试样;沿四点弯曲试样的周向布设应变片;进行四点弯曲试验,记录各应变片应力应变数据,得到电测应变结果;基于有限元方法模拟四点弯曲试验过程中应变片对应各点的应变情况;基于得到的电测应变结果修正有限元模拟结果,并得到修正方法;进行高压加热器管程水压试验,并测量高压加热器管程外表面的应力应变情况;对高压加热器管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基于高压加热器管程外表面的应力应变情况,结合修正方法,预测高压加热器管程的内壁应变情况。本发明能够避免直接在高压加热器的内壁进行塑性应变检测,有效降低检测难度,提高检测便捷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99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811554476.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加热器弹塑性检测缩比样机,包括半球形封头和管板,封头和管板连接形成封头室,管板的上布管区和下布管区布满与封头室连通的换热管,上布管区和下布管区之间相互间隔形成非布管区,封头的弧顶设有手孔座,手孔座与法兰盘连接且中空腔连通形成手孔,法兰盘与法兰盖连接封堵手孔,封头弧面、封头与管板连接处、管板外侧非布管区、管板上布管区和下布管区外周边缘设置有弹塑性检测应变片。本发明能够模拟高压加热器管程结构并进行弹塑性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16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69674.7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加热器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以实际高压加热器建立整体分析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技术,采用弹塑性应力分析确定高压加热器整体塑性垮塌载荷,采用设计系数确定其许用载荷,用于高压加热器轻量化设计,有效减薄常规设计部件的壁厚。本发明将弹塑性分析方法引入高压加热器的设计,将总体塑性变形作为失效判定条件的直接法,其在力学分析上更接近结构的实际承载情况,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受压元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有效减薄常规设计部件的壁厚,使得高压加热器的设计更安全、更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1039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1312023.5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炉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1)、从内到外依次布置在底盘主体(1)上的若干组硅棒(2),以及布置在底盘主体(1)上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4),每组硅棒(2)由多对硅棒(2)围成一个同心圆,任意相邻两组硅棒之间的间距相等,并记为SA,同一组硅棒(2)中,任意一对硅棒(2)的两个硅棒(2)的间距记为SB,分别处于不同对硅棒(2)的任意相邻两个硅棒(2)的间距记为SC,且SB不等于S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同心圆间距相等,使得层间硅棒相互辐射距离相近,从而使得每根硅棒周围相互辐射热相互接近,同时采用进出气均匀分布的方式,保证温度场和流场的均匀,并且解决了大炉型的布棒尺寸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160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611269674.7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加热器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弹塑性材料本构模型,以实际高压加热器建立整体分析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技术,采用弹塑性应力分析确定高压加热器整体塑性垮塌载荷,采用设计系数确定其许用载荷,用于高压加热器轻量化设计,有效减薄常规设计部件的壁厚。本发明将弹塑性分析方法引入高压加热器的设计,将总体塑性变形作为失效判定条件的直接法,其在力学分析上更接近结构的实际承载情况,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受压元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有效减薄常规设计部件的壁厚,使得高压加热器的设计更安全、更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1039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12023.5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上海森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IPC: C01B33/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炉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1)、从内到外依次布置在底盘主体(1)上的若干组硅棒(2),以及布置在底盘主体(1)上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4),每组硅棒(2)由多对硅棒(2)围成一个同心圆,任意相邻两组硅棒之间的间距相等,并记为SA,同一组硅棒(2)中,任意一对硅棒(2)的两个硅棒(2)的间距记为SB,分别处于不同对硅棒(2)的任意相邻两个硅棒(2)的间距记为SC,且SB不等于S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控制同心圆间距相等,使得层间硅棒相互辐射距离相近,从而使得每根硅棒周围相互辐射热相互接近,同时采用进出气均匀分布的方式,保证温度场和流场的均匀,并且解决了大炉型的布棒尺寸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7431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62968.1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加热器管程内壁塑性应变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高压加热器材料加工四点弯曲试样;沿四点弯曲试样的周向布设应变片;进行四点弯曲试验,记录各应变片应力应变数据,得到电测应变结果;基于有限元方法模拟四点弯曲试验过程中应变片对应各点的应变情况;基于得到的电测应变结果修正有限元模拟结果,并得到修正方法;进行高压加热器管程水压试验,并测量高压加热器管程外表面的应力应变情况;对高压加热器管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基于高压加热器管程外表面的应力应变情况,结合修正方法,预测高压加热器管程的内壁应变情况。本发明能够避免直接在高压加热器的内壁进行塑性应变检测,有效降低检测难度,提高检测便捷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