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6315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41846.8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1B2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钣金件基准坐标系建立的测量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没有零件数模的条件下,利用现有钣金件,通过三坐标测量零件的关键孔位或者是型面点数据作为名义值,通过设置一组基准点,将白车身和整车状态下的零件特征分别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将测量值和三坐标名义值进行拟合,校验,分析整车上的基准点相对白车身各方向上的偏差;同时对其他特征位置进行分析,通过设定相应的阈值,来判定该基准系的合理与否。如果满足,则保留该基准特征组合,若不满足,再分析各特征位置的3D距离,并选取3D距离变形量较小的一组特征作为基准坐标系进行测量;通过比对基准特征组合的偏差大小,选择其中的一组特征建立基准坐标系。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48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50435.7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吊式双头控制电风扇,其包括整体固定托盘、主轴固定托盘、第一电机风扇、第二电机风扇等,整体固定托盘和主轴固定托盘均固定在屋顶,主轴固定托盘转动固定主轴,整体固定托盘内固定主电机,主电机输出轴上固定主电机齿轮,主电机齿轮与固定在主轴上的主轴齿轮配合;主电机、主轴固定托盘、整体固定托盘始终保持固定,其余结构都可随着主轴旋转。本发明满足了我国集体宿舍对乘凉电器大风量、全风向、无声且环保的需求,此风扇创新性就是实现风扇的全方位送风,有效增加风扇的出风量,颠覆性的双头控制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的享受,真正满足消费者夏季乘凉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39289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44448.3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6T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8 , G06T2207/10028 , G06T2207/30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虚拟匹配间隙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两个相互匹配的零件均扫描重构参与匹配的单个匹配面;设置匹配面方向,面法向指向零件外为匹配面的正方向,面法向指向零件内为匹配面的负方向;识别匹配面之间的关系,两个匹配面正方向相对识别为间隙,两个匹配面负方向相对识别为干涉,两个匹配面正方向和负方向相对不识别计算;指定测点从一侧匹配面出发,沿面法向指向另一匹配面,交点为另一测点,两测点间线段的长度即为该处匹配面的测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6491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41868.4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65D5/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插头插片包装内衬,由单张纸板裁切并粘合而成,用于包装中附属插头的插片保护,不同的插口形状可进行组合,适用于不同地区与国家的不同形状的插头插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了针对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形状的插头插片内衬的单独研发与生产环节,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的插头插片,缩短了研发与制造的周期,提高了包装内衬的研发与制造效率,本发明的鬼脸形状也为包装增添了趣味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5066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813331.6
申请日:2016-09-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几何精度的多轴机床零部件公差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多轴机床零部件公差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多轴机床综合几何精度设计,没有落实到具体组成运动副的每个零部件的公差设计上,综合几何精度设计周期长,可行性差,对后续机床综合误差补偿方向帮助不大的问题,所述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为:步骤一、分析多轴机床几何误差项;步骤二、给定组成机床运动副各个零部件需要控制的几何公差项;步骤三、建立多轴机床几何公差分析模型;步骤四、机床综合几何误差仿真分析报告,修改相应的零部件公差值。本发明用于多轴机床零部件公差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621381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52997.8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A47B3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B3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警式坐姿矫正椅,包括支撑腿、座板、靠背板、底板、导轨、超声波传感器、连杆机构、压簧、电机装置、支撑筒,所述导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支撑腿与导轨相配合,能够沿导轨前后滑动,所述靠背板固定在支撑腿上部,靠背板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座板的一端与支撑腿中部通过转轴连接,能够绕转轴转动,座板的另一端两侧通过连杆机构与支撑腿前端连接,两个电机装置分别安装在支撑腿前端,电机装置的端部与连杆机构相接触,所述支撑筒固定在底板上,顶部与座板接触,内置压簧。本发明对使用者本身起了警示作用而不影响周围的人。受到警示后只需将座板上扶,回到原位即可。长此以往,会让使用者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
公开(公告)号:CN106960102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94707.4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一种二次爬山萤火虫算法的空间直线度评定方法,首先,点向式参数方程能够比较直观的体现空间直线度的求解数学模型;其次,通过三坐标测量机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建立问题的目标函数;最后,采用二次爬山萤火虫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主要步骤包括算法的参数初始化过程,萤火虫荧光素更新,移动概率计算,萤火虫位置更新,动态半径更新等步骤,并针对标准萤火虫算法过程求解精度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同时采用两次爬山算法增强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和加快收敛速度,从而充分的提高计算精度,最后进行求解,并根据终止准则求得计算结果。本方法没有计算几何中的坐标变换过程与测点预处理过程,可以充分的应用到所测的数据,在算法应用层面较为新颖,测试函数相对于其他常用算法更加准确,迭代速度更快,求解过程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中的最小区域原理,因此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25661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35998.4
申请日:2016-07-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G01B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件上冲压孔直径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薄壁件上冲压孔直径快速检测装置包括机械部分等,滑动杆的上端一侧端面分别设有一个LED液晶屏和一个电源开关,LED液晶屏位于电源开关的下方,滑动杆的上端后端面分别设有一个原点设定开关和一个零位按钮,原点设定开关位于零位按钮的上方,滑动杆的下端设有一个带螺纹的凸台,带螺纹的凸台与圆锥测量头螺纹连接,尺身主体位于滑动杆的外侧,主栅固定于尺身主体,副栅固定于滑动杆,尺身主体的外侧下端设有三个支撑脚,三个支撑脚的下端分别与一个球形定位脚螺纹连接,检测装置校准时,球形定位脚置于校准件平面上。本发明检测效率高,测量精度高,测量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351475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610750023.3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E04H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活动室场地布置升降装置,包括弹性绳,旋转地板牵引架,器材设备,支撑座,定滑轮,钢丝绳,丝杆,钢丝绳张紧装置,旋转地板,驱动箱体;所述旋转地板一端与地面铰接,一端自由,所述旋转地板牵引架固定在旋转地板的底面上,所述弹性绳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转地板牵引架上,所述钢丝绳一端系在旋转地板牵引架上,通过定滑轮,另一端系在钢丝绳张紧装置上;所述钢丝绳张紧装置固定在驱动箱体上,所述驱动箱体与丝杆相配合,使得驱动箱体能够沿丝杆上下移动,所述支撑座固定在驱动箱体的一侧,所述器材设备放置于支撑座上。本发明装置通过器材设备的布局,实现活动室多功能化,活动室内的布置也更为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193303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33766.5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4 , E04B1/34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球形结构建筑墙壁装置,包括第一墙壁,第二墙壁,第三墙壁,第四墙壁,左挡板,右挡板,滚动轴承,传动轴,所述第二墙壁与第三墙壁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墙壁与第四墙壁直径相等,并且第二墙壁与第三墙壁的直径大于第一墙壁与第四墙壁的直径;所述第一墙壁与第四墙壁通过滚动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墙壁与第三墙壁与传动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不能相对转动;所述左挡板与右挡板固定在地面的下方相应位置,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第二墙壁与第三墙壁的内表面下缘设有凸起,所述第一墙壁与第四墙壁的外表面上缘设有凸起。本发明实现半球形结构建筑墙壁的打开与合拢,从而实现建筑物的露天与封闭环境的切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