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稳定白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5111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13889.5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上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08 H01L51/5012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稳定白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层叠的基底、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橙光超薄发光层、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绿光超薄发光层、双极性混合间隔层、蓝光超薄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本发明不使用掺杂发光体系,避免了掺杂浓度难以控制与重复进行的问题,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将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制备到同一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不同区域内,解决了多发光层结构带来的驱动电压增高的问题。本发明器件中能量传递体系的有效构建及控制,最终得到光谱稳定的多谱段白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基于非掺杂超薄发光层的高色稳定性的白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29946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64361.1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掺杂超薄发光层的高色稳定性的白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器件结构依次为基底、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蓝光超薄发光层、双极性间隔层、绿光超薄发光层、双极性间隔层、橙光超薄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本发明器件将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制备于同一双极性材料的不同区域内,解决了多发光层的高驱动电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超薄非掺杂的发光体系,避免了掺杂浓度难以控制的问题,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通过调整位于阳极位置的蓝光发光层和位于阴极位置的橙光发光层的厚度比例可以有效控制光谱的稳定性,从而得到工作电压下色坐标变化为(0.001,0.0005)的稳定白光器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