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72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810678271.0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反力架、锚索、下沉穿心千斤顶以及上拉穿心千斤顶,所述反力架上部具有若干根位于所述沉井上方的横梁,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上方,所述锚索的下端预埋锚固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中,上端依次贯穿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以及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并固定于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上端。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锚桩横梁反力架、锚索以及穿心千斤顶组成施工装置为沉井提供上拉力和下沉力,可有效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和下沉姿态,有效避免沉井下沉过程出现倾斜和突沉等问题。

    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872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678271.0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反力架、锚索、下沉穿心千斤顶以及上拉穿心千斤顶,所述反力架上部具有若干根位于所述沉井上方的横梁,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上方,所述锚索的下端预埋锚固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中,上端依次贯穿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以及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并固定于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上端。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锚桩横梁反力架、锚索以及穿心千斤顶组成施工装置为沉井提供上拉力和下沉力,可有效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和下沉姿态,有效避免沉井下沉过程出现倾斜和突沉等问题。

    一种基于虚拟柱状结构等效变形模型的复合地层桩基位移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5319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241748.6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虚拟柱状结构等效变形模型的复合地层桩基位移预测方法,采用桩基的桩体变形及桩底位移叠加模式进行桩基位移预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层状异性底层桩基承载力模型;对桩基的轴力进行计算;对桩基的中性面计算;根据中性面的位置判断桩基的承载模式,并根据桩基的承载模式的判断选择对应的分析计算路径;桩基的桩侧、桩底承载力计算;建立虚拟柱状结构位移等效模型及相应计算方程;计算桩基的位移。本发明的优点是:针对复合软土地层桩基承载位移的预测计算,采用桩体变形及桩底位移叠加模式,提出了基于桩底虚拟柱状结构等效位移模型与桩体弹性变形相结合的工程桩沉降位移预测方法。

    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2798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810679398.4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沉井的外围设置反力架,反力架的横梁上的各预留孔上对应设置上拉穿心千斤顶;在施工现场拼装首节沉井,首节沉井的井壁中预埋有锚索,使锚索的上端贯穿横梁及上拉穿心千斤顶并锚固,构成上拉系统;在首节沉井与横梁之间设置下沉穿心千斤顶,构成下沉系统;利用下沉系统实现首节沉井的下沉,利用上拉系统实现各节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姿态控制。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对沉井进行竖向分节和横向分块,使井壁块可在工厂进行预制,缩短了沉井的施工周期;利用反力架为沉井提供下沉力和上拉力,可有效控制沉井下沉速度与姿态,避免出现突沉或倾斜等情况。

    一种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6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04647.0

    申请日:2013-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预测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准条件下的基本模型,建立起基坑开挖基本位移计算公式以及各种复杂条件影响下的修正系数的求解方法;预测评价基坑开挖扰动状态的参数是基坑开挖周边位移值(水平、竖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公式计算所得的位移及其可能对周边管线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基坑开挖扰动状态分为未扰动、微扰动、轻度扰动、中等扰动、严重扰动、危险扰动等6个级别,从而建立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状态评价参数和指标体系。

    一种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67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604647.0

    申请日:2013-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预测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准条件下的基本模型,建立起基坑开挖基本位移计算公式以及各种复杂条件影响下的修正系数的求解方法;预测评价基坑开挖扰动状态的参数是基坑开挖周边位移值(水平、竖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公式计算所得的位移及其可能对周边管线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基坑开挖扰动状态分为未扰动、微扰动、轻度扰动、中等扰动、严重扰动、危险扰动等6个级别,从而建立基坑开挖周边扰动影响状态评价参数和指标体系。

    一种基于虚拟柱状结构等效变形模型的复合地层桩基位移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53196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241748.6

    申请日:2020-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虚拟柱状结构等效变形模型的复合地层桩基位移预测方法,采用桩基的桩体变形及桩底位移叠加模式进行桩基位移预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层状异性底层桩基承载力模型;对桩基的轴力进行计算;对桩基的中性断面计算;根据中性端面的位置判断桩基的承载模式,并根据桩基的承载模式的判断选择对应的分析计算路径;桩基的桩侧、桩底承载力计算;建立虚拟柱状结构位移等效模型及相应计算方程;计算桩基的位移。本发明的优点是:针对复合软土地层桩基承载位移的预测计算,采用桩体变形及桩底位移叠加模式,提出了基于桩底虚拟柱状结构等效位移模型与桩体弹性变形相结合的工程桩沉降位移预测方法。

    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27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79398.4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的静压下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沉井的外围设置反力架,反力架的横梁上的各预留孔上对应设置上拉穿心千斤顶;在施工现场拼装首节沉井,首节沉井的井壁中预埋有锚索,使锚索的上端贯穿横梁及上拉穿心千斤顶并锚固,构成上拉系统;在首节沉井与横梁之间设置下沉穿心千斤顶,构成下沉系统;利用下沉系统实现首节沉井的下沉,利用上拉系统实现各节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姿态控制。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对沉井进行竖向分节和横向分块,使井壁块可在工厂进行预制,缩短了沉井的施工周期;利用反力架为沉井提供下沉力和上拉力,可有效控制沉井下沉速度与姿态,避免出现突沉或倾斜等情况。

    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72747U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21001199.X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后浇筑式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后浇筑式沉井在竖直方向上由若干节沉井拼接而成,每节所述沉井由若干井壁块拼接而成,相邻的所述井壁块之间呈凹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对沉井进行竖向分节和横向分块从而划分为若干单独的构件,各构件可在工厂进行预制,能够保证沉井浇筑的质量,缩短了沉井的施工周期;现场拼装沉井减少了沉井施工现场所需的浇筑场地,使沉井能够应用于场地受限的施工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沉井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379619U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21000419.7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力静压式沉井的快速下沉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反力架、锚索、下沉穿心千斤顶以及上拉穿心千斤顶,所述反力架上部具有若干根位于所述沉井上方的横梁,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与所述横梁之间,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设置于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上方,所述锚索的下端预埋锚固于所述沉井的井壁中,上端依次贯穿所述下沉穿心千斤顶、所述横梁的预留孔以及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并固定于所述上拉穿心千斤顶上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锚桩横梁反力架、锚索以及穿心千斤顶组成施工装置为沉井提供上拉力和下沉力,可有效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和下沉姿态,有效避免沉井下沉过程出现倾斜和突沉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