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C60纳米颗粒物对微囊藻毒素生成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8871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815783.2

    申请日:2017-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51 C12Q2545/114 C12Q253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C60纳米颗粒物对微囊藻毒素生成影响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于产微囊藻毒素的蓝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60纳米颗粒物进行培养;取不同浓度的C60纳米颗粒物培养的蓝藻培养液,收集藻细胞,进而检测出待测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产毒基因mcyD的基因拷贝数;取不同浓度的C60纳米颗粒物培养的产微囊藻毒素的蓝藻培养液,收集上清液,检测其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对上述两步骤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不同浓度C60纳米颗粒物培养的蓝藻中藻毒素产生量与mcyD的基因拷贝数的关系;利用藻毒素产生量与mcyD的基因拷贝数的关系,通过测定mcyD的基因拷贝数来确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微囊藻毒素的生成量。

    一种利用微污染水源水结合渗滤液培养微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179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224474.0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微污染水源水结合渗滤液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渗滤液和微污染水源水分别过快速滤纸,去除大颗粒物质,形成渗滤过滤液和微污染水源水过滤液;S2,于每1.5 L微污染水源水过滤液中接种1‰微藻浓液形成培养液,培养6天,微藻生长至成熟期初期;S3,于第7‑12天,每天添加1%培养液体积的渗滤过滤液到培养液中,驯化藻种适应不断提高的渗滤液浓度;S4,于第13‑17天,每天添加1%培养液体积的渗滤过滤液以及5%培养液体积的新鲜微污染水源水过滤液至培养液中,并排出5%培养液,处理微藻排出液,收获微藻生物质;S5,于第18天开始,每天添加2%培养液体积的渗滤过滤液以及10%培养液体积的新鲜微污染水源水过滤液至微藻培养液中,并排出10%培养液。

    一种制备纳滤/正渗透两栖性能复合膜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97152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710744441.6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滤/正渗透两栖性能复合膜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三醋酸纤维素和油相单体溶解在溶剂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配置成铸膜液;步骤二,将先采用动态光散射确认制得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然后将其溶解在正己烷中,并加入到步骤一形成的铸膜液中,搅拌均匀后,静置脱泡若干时间,制成成膜溶液;步骤三,于一板上铺上一层多孔平板材料,将所述成膜溶液刮在该板上的多孔平板材料上,然后将多孔平板材料取下浸入到利用原位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的凝胶浴中若干时间,制成初生膜;步骤四,将制得的初生膜转移到去离子水浴中,浸泡若干时间,充分去除溶剂后,将制得的膜自然晾干,制得纳滤/正渗透两栖性能的复合膜。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湖库水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711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979245.8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湖库水环境监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布设于湖库中水质监测站的传感器采集水环境信息,并将采集的水环境信息及对应的湖库基本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存储;根据服务器中存储的各湖库信息记录生成可被唯一扫描识别的二维码,并将纸质版二维码布置于相应湖库周围;路人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该二维码包含的湖库数据信息,同时通过该二维码将本人发现的湖库突发污染情况进行及时上报;最后服务器可与相应湖库管理部门系统相连接,将上报数据传输至该部门并使其及时作出响应。本发明可使普通群众参与湖库水环境保护,发挥群众及社会的监督作用,同时有效提升湖库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保障湖库水环境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