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20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58745.2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2 , H02J3/06 , H02J3/38 , H02J3/24 , H02J3/14 , H02J3/00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优化调度及控制仿真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功率预测模块、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块和仿真控制模块,运行状态模块,用于获取仿真控制模块进行仿真控制后输出的实际运行状态信息,发送给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块;功率预测模块,用于预测下一时刻的预测运行状态信息,发送给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块;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实际及预测运行状态信息,生成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曲线;控制仿真模块,用于根据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曲线进行仿真控制,并将获得的仿真结果作为实际运行状态信息反馈到运行状态模块;实现了调度及控制仿真系统的闭环,获得了经过仿真验证的调控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554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10787.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01K25/10 , F01K7/32 , F01K23/02 , F01K13/00 , F02C6/00 , F02C6/18 , F01D15/10 , C25B1/04 , C25B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直燃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装置系统及运行方法,所述氢直燃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发电装置系统包括制氢储氢单元、二氧化碳储能单元和氢燃料燃烧发电单元;所述制氢储氢单元和二氧化碳储能单元分别与氢燃料燃烧发电单元相连。本发明以液态二氧化碳、高能量密度绿氢两种储能介质进行储能,可实现超长时储能;并且将热能进行了梯级耦合应用,充分将储热、透平排气热用于二氧化碳循环加热热源,降低了系统对外排放热损失,系统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353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26713.1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甘肃疆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工作单元和余热回收单元。工作单元包括末段压缩机、第一换热器、首段透平和第二换热器,沿压缩空气的流向,末段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一侧依次连通,首段透平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侧依次连通。余热回收单元包括余热回收透平、凝汽器、循环泵和蒸发器,有机介质在余热回收单元内循环流动,余热回收单元具有两种运行模式,余热回收透平、凝汽器、循环泵和第一换热器的第二侧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模式,余热回收透平、凝汽器、循环泵和蒸发器的第一侧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循环模式,蒸发器的第二侧的入口连通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侧的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11330.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甘肃疆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sCO2布雷顿循环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的装置系统及运行方法,所述装置系统包括sCO2布雷顿循环单元和有机朗肯循环单元;所述有机朗肯循环单元包括第一有机工质蒸发装置和第二有机工质蒸发装置;所述sCO2布雷顿循环单元分别经第一有机工质蒸发装置和第二有机工质蒸发装置与有机朗肯循环单元相连。本发明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单元将sCO2布雷顿循环单元的余热进行回收并输出电能,提高整个装置系统的发电能力;同时通过各个关断阀和调节阀实现装置系统发电出力的灵活调节,保证装置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28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8797.9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光热耦合的压缩空气储能岛紧凑型布置结构,其将压缩机组、润滑油模块和透平机组合并布置于主厂房内,实现紧凑型工艺布置,占地面积小,并且压缩机组和透平机组可以共用一套润滑油模块及供回油装置,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节省成本。另外,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光热发电系统的工艺接口的位置距离较近,便于与光热发电系统耦合布置,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系统具备可拓展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