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学发射镜的精密控温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24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48624.7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光学发射镜的精密控温装置,包括发射镜筒、发射主镜、主镜背板、主镜室、发射次镜、次镜背板,所述发射主镜和主镜背板分别通过法兰面的螺钉固定在主镜室,主镜的减轻槽面与主镜背板位置相对,主镜室端面与发射镜筒一侧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发射次镜通过安装固定附件紧固发射镜筒另一侧,次镜背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射次镜外表面,通过在镜筒和主镜室粘贴加热片控制热变形量,在主镜背板和次镜背板粘贴加热片,通过辐射对主、次镜进行精密控温,本发明区别于传统的将各个光学部件分开独立的控温方式,通过将各个光学部件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从而实现精密控温,同时由于装置的高度集成性,其在航天器上搭载安装时十分便捷。

    主被动微波光学载荷遥感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43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9283.1

    申请日:2022-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被动微波光学载荷遥感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和系统,包括:在主动微波载荷发射时,关闭被动微波载荷接收通道,在主动微波载荷接收发射波信号时,打开被动微波载荷接收通道,进行同时接收;根据卫星运行轨道及地面探测目标情况,设置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和高光谱相机的工作范围,并设置光学载荷的工作时序,进行协同观测;根据卫星运行轨道及卫星探测任务,结合微波载荷和光学载荷的工作模式,设置工作时序,对探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本发明确保了在同时配置主被动微波载荷及多类型光学载荷的复杂情况下,卫星有效载荷系统工作模式设计合理,保证了卫星的正常探测功能。

    混合嵌套分层阶梯式卫星平台构型

    公开(公告)号:CN108820263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810631166.1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嵌套分层阶梯式卫星平台构型,该卫星平台构型为推进服务舱和载荷舱通过规则和异形舱板搭接实现的混合嵌套分层的封闭舱体阶梯式卫星平台构型。根据本发明的混合嵌套分层阶梯构型,在不改变推进服务舱本体固有包络和成熟构型布局情况下,就可以灵活调整推进服务舱和载荷舱的对地面积比,显著提高卫星平台扩展性和适应性;就可以按需增加推进服务舱对地面积,并有效控制卫星平台竖直高度和质心高度,改善顶板安装载荷的力学环境和卫星弯曲刚度等力学特性。本发明的卫星平台构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具有大体积包络、大集中质量、高精度安装、多载荷宽视场协同融合观测要求的综合遥感卫星。

    星载激光雷达整星AIT过程安全保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388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31378.5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激光雷达整星AIT过程安全保证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分析星载激光雷达的特征数据,得到反应雷达安全状态的关键使用特性;步骤S2:基于关键使用特性,识别并汇总所有风险项目,构成整星AIT过程风险项目清单;步骤S3:根据风险项目清单分解风险项目,分配至整星中的各个环节;步骤S4:分别对整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性设计并验证,固化安全措施,完成卫星射前状态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关键使用特性列举风险项目清单,进行相应的风险识别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固化措施,对于整星安全保证的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使得卫星AIT过程更加安全。

    星载激光雷达光轴指向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5661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1627731.3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激光雷达光轴指向测量系统,包括卫星平台(100)、激光雷达头部(200)、变形监测单元(300)以及多头星敏组件(400);所述卫星平台(100)设置在激光雷达头部(200)的底部;所述变形监测单元(300)、多头星敏组件(400)均设置在激光雷达头部(200)上方;其中,所述变形监测单元(300)设置在多头星敏组件(400)的任一侧。本发明提供的星载激光雷达光轴指向测量系统通过高精度惯性测量设备、高稳定度安装基准及高精度结构变形监测设备的综合布局,实现了激光雷达光轴指向的星上高精度自标定,有效提升光轴指向的测量确定精度。

    装载可展开天线与多光学相机的卫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850185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122766.X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载可展开天线与多光学相机的卫星结构包括天线机构、光学相机机构、卫星部以及连接承载机构;所述天线机构、光学相机机构以及连接承载机构均设置在卫星部上;所述卫星部包括主被动一体化探测仪探测头部(3);所述主被动一体化探测仪探测头部(3)包括主动馈源子阵(301)、被动馈源子阵(302);所述连接承载机构包括载荷舱支撑框架(2);所述主动馈源子阵(301)设置在载荷舱支撑框架(2)的顶部;所述被动馈源子阵(302)设置在载荷舱支撑框架(2)的侧部。本发明提供的装载可展开天线与多光学相机的卫星结构基于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和多种光学相机联合对地观测的探测要求,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包络尺寸。

    多载荷协同观测的高精度综合遥感卫星布局

    公开(公告)号:CN109018432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810631163.8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荷协同观测的高精度综合遥感卫星布局,通过偏心偏转高精高稳安装布局,有效保障激光雷达等主动探测类载荷苛刻工作环境;通过共基准安装、减传递路径等手段,满足双偏振载荷角分级视场配准低变形精度协同观测要求,并简化系统间接口界面;基于现有混合嵌套分层阶梯式卫星平台构型,实现了同平台多类不同包络、重量、使用要求的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复杂约束载荷/天线/姿态敏感器的总体安装布局,降低卫星研制风险和成本,缩短卫星研制周期。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大体积包络、大集中质量、大热流密度、高精高稳安装、复杂视场约束的同平台多类不同包络重量载荷协同观测要求的低轨综合遥感卫星。

    多载荷协同观测的高精度综合遥感卫星布局

    公开(公告)号:CN10901843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31163.8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荷协同观测的高精度综合遥感卫星布局,通过偏心偏转高精高稳安装布局,有效保障激光雷达等主动探测类载荷苛刻工作环境;通过共基准安装、减传递路径等手段,满足双偏振载荷角分级视场配准低变形精度协同观测要求,并简化系统间接口界面;基于现有混合嵌套分层阶梯式卫星平台构型,实现了同平台多类不同包络、重量、使用要求的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复杂约束载荷/天线/姿态敏感器的总体安装布局,降低卫星研制风险和成本,缩短卫星研制周期。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大体积包络、大集中质量、大热流密度、高精高稳安装、复杂视场约束的同平台多类不同包络重量载荷协同观测要求的低轨综合遥感卫星。

    基于实时轨道参数的高精度太阳阵跟踪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34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9181.X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轨道参数的高精度太阳阵跟踪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航天器轨道参数计算轨道周期内的轨道角速度变化情况;根据航天器轨道角速度变化确定太阳阵驱动机构不同跟踪速度档位;根据航天器轨道参数计算卫星及太阳位置矢量;计算航天器进出阴影时刻、光照期和阴影期的时间;计算当前时刻太阳矢量在太阳阵驱动轴法平面的方位;计算航天器进出阴影时刻太阳阵驱动角的跟踪偏差;根据跟踪偏差更新驱动机构速度档位。本发明避免档位频繁切换,有效解决了高精度的太阳阵对日跟踪问题。

    卫星姿控分系统全周期数据融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809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45166.9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姿控分系统全周期数据融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半物理服务器不同端口UDP单播的不同类型的测试数据并转发;加工接收的半物理数据按照通用源码格式进行结构化转换,将通用源码格式数据存储到测试数据库;根据解析协议处理基于串行化技术网络码流数据,将二进制数据处理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将源码和物理量通过UDP组播;接收组播数据,实现多样化实时监视及回放,将解析后的物理量数据存储到测试数据库;提取检索不同时段测试数据,生成检索结果并存储。本发明从源头保障数据可用性、完整性,满足单机产品遥测数据全生命周期处理分析比对需求,有效降低比对技术门槛,提高分析效率,提升总体产品保证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