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73514.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的多因素安全评估方法、系统及终端,通过模拟待测储能电池的不同工况条件,对待测储能电池进行多因素安全检测;通过显微镜技术对待测储能电池的材料和结构进行分析,识别待测储能电池的结构缺陷;对生成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基于预训练的电池安全预测模型,识别待测储能电池的安全风险,从而生成并输出待测储能电池的安全评估报告;因此,本申请能够对待测储能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长期循环性能以及对待测储能电池的材料组成和内部结构进行多因素安全检测和全方面评估,并帮助发现潜在安全风险,为储能电池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9888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3362.1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面板的清洗装置,能够使用清洗液自动清洗光伏面板,包括无人车机构、多关节机械臂和清洗机构,所述多关节机械臂的一端设置在无人车机构上,另一端与清洗机构相连接;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用于提供支承的清洗支撑架、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用于清洗光伏面板的软毛刷辊和用于喷淋清洗液的喷淋组件,所述第一电机、软毛刷辊和喷淋组件均设置在清洗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软毛刷辊连接,并驱动软毛刷辊转动,所述喷淋组件能够将清洗液喷淋在软毛刷辊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5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9889.8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40/10 , H02S20/30 , H02S40/32 , H02S40/38 , H02J7/35 , F24S30/425 , B08B3/02 , B08B3/14 , B08B1/12 , B08B1/34 , B08B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设备,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二者之一处设有喷淋件,并令喷淋件的喷淋出口朝向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二者另一的方向喷洒清洁介质,使得喷洒的清洁介质可以覆盖于光伏板顶部表面,又通过增设移动机构带动清洁件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做往复运动,令清洁件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配合清洁介质使用,对光伏板的顶部表面进行清洁,能够清除光伏板的顶部表面的灰尘、污垢和其他杂质,确保光伏板表面清洁度较高,实现对光伏板的顶部表面进行自动清洗,即,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清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64431.9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综合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永磁直驱发电机、潮流组件、永磁直线发电机和浮筒,底座适于设置在海底,永磁直驱发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潮流组件设置在永磁直驱发电机上方,潮流组件与永磁直驱发电机转动连接,永磁直线发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固定在潮流组件顶部,动子套设在定子中,动子可相对定子竖向往复运动,浮筒与动子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浪能驱动浮筒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永磁直线发电机运动发电,同时利用潮汐能驱动潮流组件转动,并带动永磁直驱发电机发电,对海洋中的浪能和潮汐能加以综合利用共同发电,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13955.8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1R31/00 , G01D21/02 , G06N3/092 , G06F18/214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设备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储能设备的智能监控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安装在储能设备上,用于实时采集储能设备中的工作参数,将工作参数进行边缘计算处理后输出;云平台,用于获取边缘计算处理后的工作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作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储能设备存在的问题;远程监控模块,用于基于远程设备对储能设备进行监控和工作参数调整;入侵监测模块,用于对储能设备周围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报警模块,用于基于云平台和入侵监测模块的问题和监测结果进行报警。本实施例通过各项功能共同作用,有效提升了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管理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