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464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10797.2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IPC: G16H50/20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数据的先天性心脏病进程评估方法及系统,获取目标检测人员对应检测时间的动态检查表,并调取目标检测人员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和动态检查表,生成初始时序诊断树;调取医师端截取的超声数据,获取超声数据的批注信息和截取时间,基于批注信息和截取时间将相应超声数据填充至初始时序诊断树中检查节点对应的动态检查表内,得到超声时序诊断树;确定超声时序诊断树中的异常项目,基于异常项目对超声时序诊断树中各动态检查表进行拼接处理,得到与异常项目对应的异常序列表;根据趋势预测策略和异常序列表中的超声数据,生成心脏预测变化图发送至检测端。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62081.2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级降解可吸收封堵器管状网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先将至少两种一级线材编织成二级线材,再将二级线材编织成管状网,即得多级降解可吸收封堵器管状网;一级线材为材质为生物可降解高聚物的单丝、复丝或编织纱,至少两种一级线材的完全降解时间不同;制得的多级降解可吸收封堵器管状网为由二级线材编织而成的管状网,二级线材为由两种以上一级线材编织而成的线材,至少两种一级线材的完全降解时间不同。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较强的加工性;由本申请的封堵器管状网制得的封堵器降解为多级梯度降解,可减少炎症等不良反应,同时可为封堵器表面内皮化提供适度的细胞生长空间,有利于进一步诱导组织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8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28135.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9C64/386 , A61F2/82 , B33Y5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管支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滑扣婴幼儿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绘制血管支架模型,设置模型长度、直径、厚度、支架主体网格结构的网格形状,生成模型文件;将模型文件输入计算机切片软件,选择打印材料,分层设置工艺参数,设计打印路径,生成数据文件;将数据文件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本发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步骤显著提高了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达到临床使用要求,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血管狭窄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0185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6916.5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IPC: A61L31/06 , A61L31/04 , A61L31/16 , A61L31/14 , C08G81/00 , B05D7/24 , B05D7/00 , B05D1/02 , B05D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婴幼儿狭窄血管的可吸收血管支架涂层的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包封药物溶解在适量乳化剂中,然后加入壳聚糖‑聚对二氧环己酮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充分混匀配成药物‑共聚物溶液;S2:将S1所得的药物‑共聚物溶液逐滴至预先配制好的乳化剂水溶液中,并持续搅直到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溶液;S3:将S2所述胶束溶液经减压蒸发去除乳化剂后再搅拌,产物依次经离心分离、过滤、透析,即得载药胶束;并具体公开了将载药胶束喷涂在可吸收血管支架表面制备载药涂层,显著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并达到了pH响应型载药胶束随支架骨架及空白顶层降解的pH值变化而达到缓释药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355683.2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PPDO单丝上沉积结构均匀的TiO2薄膜得到渗钛PPDO单丝;再以渗钛PPDO单丝为芯纱,以PCL复丝为壳纱,形成壳纱对芯纱完全包覆的包芯纱;然后分别将包芯纱和渗钛PPDO单丝沿相反方向相互交织并包覆在模具表面形成编织血管支架胚管,最后高温放置使互相接触的包芯纱在交织点处粘结,制得可吸收血管支架,本支架在37℃的去离子水的水浴环境下进行降解,70%纱线的断裂发生在第170~195天,通过对单丝表面TiO2沉积厚度的调控,实现血管支架植入后6个月左右管腔保持畅通和尺寸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355683.2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PPDO单丝上沉积结构均匀的TiO2薄膜得到渗钛PPDO单丝;再以渗钛PPDO单丝为芯纱,以PCL复丝为壳纱,形成壳纱对芯纱完全包覆的包芯纱;然后分别将包芯纱和渗钛PPDO单丝沿相反方向相互交织并包覆在模具表面形成编织血管支架胚管,最后高温放置使互相接触的包芯纱在交织点处粘结,制得可吸收血管支架,本支架在37℃的去离子水的水浴环境下进行降解,70%纱线的断裂发生在第170~195天,通过对单丝表面TiO2沉积厚度的调控,实现血管支架植入后6个月左右管腔保持畅通和尺寸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018518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110246916.5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IPC: A61L31/06 , A61L31/04 , A61L31/16 , A61L31/14 , C08G81/00 , B05D7/24 , B05D7/00 , B05D1/02 , B05D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婴幼儿狭窄血管的可吸收血管支架涂层的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包封药物溶解在适量乳化剂中,然后加入壳聚糖‑聚对二氧环己酮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充分混匀配成药物‑共聚物溶液;S2:将S1所得的药物‑共聚物溶液逐滴至预先配制好的乳化剂水溶液中,并持续搅直到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溶液;S3:将S2所述胶束溶液经减压蒸发去除乳化剂后再搅拌,产物依次经离心分离、过滤、透析,即得载药胶束;并具体公开了将载药胶束喷涂在可吸收血管支架表面制备载药涂层,显著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并达到了pH响应型载药胶束随支架骨架及空白顶层降解的pH值变化而达到缓释药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64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228135.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9C64/386 , A61F2/82 , B33Y5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管支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滑扣婴幼儿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绘制血管支架模型,设置模型长度、直径、厚度、支架主体网格结构的网格形状,生成模型文件;将模型文件输入计算机切片软件,选择打印材料,分层设置工艺参数,设计打印路径,生成数据文件;将数据文件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本发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步骤显著提高了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达到临床使用要求,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血管狭窄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208852146U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21494194.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IPC: A61M5/15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输液港蝶翼针固定贴,所述的蝶翼针固定贴包括固定贴本体、蝶翼减压贴、开口;所述的固定贴本体包括固定贴A面、固定贴B面;所述的固定贴本体为一体化两面固定贴;所述的固定贴A面与固定贴B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固定贴A面为蝶翼针固定贴;所述的开口设于固定贴B面正中位置;所述的蝶翼减压贴设于开口上下两侧位置。其优点表现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于观察穿刺处皮肤、减少蝶翼针对皮肤损伤;固定贴本体使用程序与采用开口纱布的方式相似,减少了护士的适应性;固定贴本体面积适中,减少了面积过大导致皮肤不适的情况,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胸部皮肤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11382339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032882.0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IPC: A61G7/05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动翻身气垫,涉及日常辅助用品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问题。所述中间翻身气垫的一侧设置有左半翻身气垫,所述中间翻身气垫的另一侧设置有右半翻身气垫,所述左半翻身气垫、中间翻身气垫和右半翻身气垫均包括第一单体气垫和第二单体气垫,且第一单体气垫和第二单体气垫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单体气垫设置在多个第二单体气垫的中间,第一单体气垫的宽度小于第二单体气垫的宽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