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结构涂层的柔性辊压成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69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20594.1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米结构涂层的柔性辊压成形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预热模块、成形/保形模块、张紧力调节模块,所述的张紧力调节模块连接成形/保形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调节模块,辊压过程中,待加工试件固定不动,整个装置通过运动调节模块在试件被加工表面向前辊压,涂层物质储存于预热模块,随装置运动进入成形/保形模块,经成形/保形模块后黏附在试件表面,形成规则的微纳米结构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柔性气囊装置和运动调节装置,适合在不规则形状的试件表面连续加工微纳结构涂层,提高了加工效率,拓展了单一辊压装置的适用范围,是一种工艺先进的压印成型方法。

    一种获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化损失分布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9338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1641396.9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获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化损失分布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多功能测试板模块获取燃料电池反应区不同位置处的电压、温度、电流密度和高频阻抗以及阴阳极侧的湿度和压力;根据获取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电流密度计算燃料电池不同位置处的可逆电动势和活化极化损失;根据获取的电流密度和高频阻抗得到燃料电池不同位置处的欧姆极化损失;根据获取的电压、可逆电动势、活化极化损失以及欧姆极化损失,计算燃料电池不同位置处的传质极化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活化极化损失、欧姆极化损失、传质极化损失的分布情况的问题。

    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9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63641.8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用于控制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由电解模式转换为发电模式,包括电解停止阶段,吹扫阶段和发电开始阶段,其中:电解停止阶段:关闭燃料电池电解水通路,打开空气压缩机或其他氧气源以及空气入口,空气出口水流量小于阈值时切换空气出口联通通路;吹扫阶段:对燃料电池氧气侧进行吹扫,吹扫过程中实时监测膜的水含量,在水含量到达不同阶段时,实时将吹扫气体流量调整为该水含量下的最佳流量;发电开始阶段:将空气压缩机或其他氧气源调整为发电模式,并打开氢气入口,进行发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化了管路设计和控制流程,提高了模式切换效率。

    燃料电池的装配方法、装配装置及装配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657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110540890.5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装配方法、装配装置及装配设备,属于燃料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所述装配方法包括:根据燃料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的零部件的关联装配参数,构建燃料电池装配体数字孪生模型;利用燃料电池装配体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获取不同零部件尺寸误差下的最优装配参数,建立燃料电池的零部件尺寸误差与最优装配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目标燃料电池的零部件尺寸误差,利用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燃料电池的最优装配参数;根据目标燃料电池的最优装配参数,控制装配平台对目标燃料电池进行装配。本发明通过建立燃料电池装配体数字孪生模型,可在装配前确定最优装配参数,在装配过程中还可实时动态模拟实际装配过程并对装配平台进行优化调整。

    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水气分离结构及可逆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14076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372205.2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水气分离结构,包括重力驱动的水气分离流道和膜电极组件(2),所述的水气分离流道包括下凹状水流道(3)和上凸状气体流道(4);所述的上凸状气体流道(4)和下凹状水流道(3)交错排列;所述的膜电极组件(2)与上凸状气体流道(4)和下凹状水流道(3)的流道壁对应成折线状;所述的上凸状气体流道(4)通过气体分配区(6)连接,下凹状水流道(3)通过水分配区(5)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不仅使得水气流道分离,有效提高可逆燃料电池的水管理与反应催化效率,真正实现了电池高效双向可逆等优点。

    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膜电极阴极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1407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398875.1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膜电极阴极侧结构,该结构放置于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阴极一侧,包括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气体扩散层和复合功能催化层;所述的气体扩散层包括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孔径大于25μm的气体扩散支撑层和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孔径为0.1‑10μm的气体扩散微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膜电极阴极一侧水和气的分离与定位传输的优点,提高了电池水管理和传质效率,保证了可逆燃料电池高性能输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反应状态在线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375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1910314079.8

    申请日:2019-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反应状态在线检测系统及其应用,检测系统包括测量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斜Y型三通管接头以及信号接收模块,测量模块包括测量探针以及与之相连的传感器组件和微型摄像头,运动控制模块包含夹持机构和驱动装置,斜Y型三通管接头连接在电池电堆的电堆端板的进口及出口上,测量探针通过Y型三通管接头插入电堆端板,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燃料电池工作状态的在线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该系统诊断结果实时调整电池运行策略,提高燃料电池效率和寿命。

    利用表面微结构形成梯度过渡的复合金属薄板制备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529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19986.0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表面微结构形成梯度过渡的复合金属薄板制备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将多层待复合金属板材表面清洁;2)使用带有表面微结构的轧辊在金属板材的表面进行初次轧制,形成相互啮合的微结构;3)将初步压制的多层金属板材交汇至一起,使相邻金属板材的表面微结构相互啮合;4)对表面结构相互啮合的多层金属板材再次进行轧制,多道轧制和退火处理之后得到所需厚度的复合金属板;5)对得到的复合金属板进行压平、切割处理得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需要进行后续塑性加工的燃料电池极板,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复合板结合面材料的力学性能突变问题,从而提高复合板的复合质量。

    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膜电极阴极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1407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98875.1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膜电极阴极侧结构,该结构放置于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阴极一侧,包括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气体扩散层和复合功能催化层;所述的气体扩散层包括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孔径大于25μm的气体扩散支撑层和亲疏水特性间隔交替的孔径为0.1‑10μm的气体扩散微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膜电极阴极一侧水和气的分离与定位传输的优点,提高了电池水管理和传质效率,保证了可逆燃料电池高性能输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