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向性波动激发与探测的频率-波数压电纤维换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18209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61990.2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向性波动激发与探测的频率‑波数压电纤维换能器,包括电极部件和压电纤维部件,所述电极部件包括两层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为柔性打印电路薄膜,且所述电极层的形状为螺旋形状,所述压电纤维部件包括位于两层电极层之间的压电纤维复合层,所述压电纤维复合层包括压电纤维和环氧树脂基体,所述压电纤维沿着所述环氧树脂基体的环形方向间隔均匀的嵌入所述环氧树脂基体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换能器具有强大的方向性,能够实现对信号源的高精度定位,这使得在结构健康监测和目标追踪等应用中,能够准确地确定信号的位置;本发明的换能器能够精确地控制波束的形成和指向,这使得在复杂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减少背景噪音的影响。

    一种树脂基压电复合智能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460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99544.5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基压电复合智能材料及其应用,该材料包括质量比为5:1的压电陶瓷粉末和树脂,内部逐层布设玻璃纤维,通过压电陶瓷粉末和树脂按配比混合搅拌、抽真空、模具定型、铺设玻璃纤维后进行固化、镀电极和极化得到,可用于结构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基于该材料本发明提出一种树脂基压电复合智能结构,将传感器与结构件结合为一体,承载功能与高频机械波的发射和接收能力相结合,具有较好的作动与传感效果,实现多种形式的传感和控制,极大简化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与成本,同时具有自身损伤监测功能,可以实现材料的自检测和自修复以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6148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655769.1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负载在透明导电基底上的TiO2层和附着在TiO2层上的纯相Cu2ZnSnS4纳米晶,将铜盐、锌盐、锡盐、还原剂和修饰剂与硫源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加入水进行溶解,再加入带有TiO2层的透明导电基底,控制温度为100‑200℃,原位生长反应1‑24h,取出后洗涤干燥,即制备得到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步骤简单,反应迅速,成本低廉,制得的Cu2ZnSnS4敏化二氧化钛光阳极材料光电响应灵敏,可在光电传感器、光电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26148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55769.1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负载在透明导电基底上的TiO2层和附着在TiO2层上的纯相Cu2ZnSnS4纳米晶,将铜盐、锌盐、锡盐、还原剂和修饰剂与硫源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加入水进行溶解,再加入带有TiO2层的透明导电基底,控制温度为100-200℃,原位生长反应1-24h,取出后洗涤干燥,即制备得到Cu2ZnSnS4敏化TiO2光阳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步骤简单,反应迅速,成本低廉,制得的Cu2ZnSnS4敏化二氧化钛光阳极材料光电响应灵敏,可在光电传感器、光电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压电传感器、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982434U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22562474.2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电传感器、电池及用电装置,在压电传感器中,利用壳体的容纳腔,将压电元件安装在容纳腔的腔壁上,使得压电元件和壳体集成为一体结构。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固定部,因此,压电传感器在安装时,可将压电元件和壳体预先装配一起,再将装配好的结构通过固定部固定在待测物体上。如此,通过该结构的设计,有利于提升压电传感器的集成度,便于实现压电传感器的快速装配。同时,又由于压电元件设置在容纳腔的腔壁上,因此,在容纳腔的有效防护下,外界的振动、冲击、碰撞等运动可通过腔壁直接传递至压电元件,使得压电元件对机械波稳定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