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81470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054035.X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通过构建metK基因和/或vgbS基因和/或adpA-c基因的对应整合表达质粒pFMetK、pFVgb、pFAdpA、pFMV、pFMA以及pFMVA,并将所述的整合表达质粒转入链霉菌ZYJ-6中,实现产量的提高。本发明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里同时引入包括调节基因、前体合成基因等外源基因以增加抗生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38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68266.8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通过构建metK基因和/或vgbS基因和/或adpA-c基因的对应整合表达质粒pFMetK、pFVgb、pFAdpA、pFMV、pFMA以及pFMVA,并将所述的整合表达质粒转入链霉菌ZYJ-6中,实现产量的提高。本发明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里同时引入包括调节基因、前体合成基因等外源基因以增加抗生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03495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68221.0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通过构建metK基因和/或vgbS基因和/或adpA-c基因的对应整合表达质粒pFMetK、pFVgb、pFAdpA、pFMV、pFMA以及pFMVA,并将所述的整合表达质粒转入链霉菌ZYJ-6中,实现产量的提高。本发明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里同时引入包括调节基因、前体合成基因等外源基因以增加抗生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805742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48837.2
申请日:2010-04-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12N15/31 , C12N15/76 , C07K14/195
Abstract: 一种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gbS核苷酸序列及其质粒和制备方法,通过在作为宿主细胞的链霉菌的vgb核苷酸序列的两端分别引入NdeI和EcoRI的酶切位点获得。并另外通过将NdeI和EcoRI将pJTU4405上的vgbS核苷酸序列切下,插入载体pIB139的对应位点,产生质粒pJTU4406。本发明涉及的vgbS核苷酸序列所表达产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天然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完全一致,可提高链霉菌对氧的利用效率、促进菌体生长速度和提高抗生素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51732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48749.9
申请日:2011-12-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阿维菌素的优化生产方法,通过构建包含sav933基因和sav934基因的超量表达质粒pFAveT,并将所述的表达质粒转入阿维链霉菌3-115中,实现产量的提高。本发明在抗生素工业生产菌株里超量表达外排基因以增加特定抗生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181470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54035.X
申请日:2011-03-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提高链霉菌抗生素产量的方法,通过构建metK基因和/或vgbS基因和/或adpA-c基因的对应整合表达质粒pFMetK、pFVgb、pFAdpA、pFMV、pFMA以及pFMVA,并将所述的整合表达质粒转入链霉菌ZYJ-6中,实现产量的提高。本发明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里同时引入包括调节基因、前体合成基因等外源基因以增加抗生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218305295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1597905.8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F9/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注射装置包括第一注射器和套设于所述第一注射器内的第二注射器。所述第一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筒、可移动设于第一注射筒内的第一推杆和设于第一注射筒头端的第一针头。所述第二注射器包括第二注射筒、可移动设于第二注射筒内的第二推杆和设于第二注射筒头端的第二针头。其中,所述第一推杆的头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尾端连接。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针头套设于所述第一针头,且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针头外。本实用新型的注射装置利用特有的结构设计并以机械性感知阻力变化来实现精确地进行脉络膜上腔注射,且避免回漏,不受个体间巩膜厚度差异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209422233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21263320.1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nventor: 朱冬青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广角镜下玻璃体切除手术用角膜接触镜,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镜片和周边支持装置,周边支持装置设置有微突起,接触镜凸面上置有槽和微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角膜接触镜周边镜面设置了四个磨平的突起,并将与突起连接处以外的导线剪除,这样的装置使手术操作中突起不会遮挡视野,增加角膜的透氧度。本实用新型将接触镜凹面涂布粘弹剂、覆盖角膜,或者接触镜覆盖角膜后向镜下注入灌注液,排出气泡,能够防止术中角膜干燥,避免了助手不时的滴水操作。本实用新型使非广角观察系统与角膜间距缩短,扩大了手术的视野,持续保持清晰的眼底观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