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35004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311962.3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景理论的多微网聚合协调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微网结构,采集各个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电源参数和发电信息,以及负荷的用电信息;2)通过不同分布式电源互补性,定义全景理论规模和匹配度参数,构造全景能量函数;3)通过全景能量函数计算确定多微网聚合模式;4)构造多微网协调运行调度模型;5)将步骤1)和步骤3)中所获取电源信息、负荷信息和多微网聚合模式代入至步骤4)构造的多微网协调运行调度模型中,采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6)各微网根据所得调度计划进行安全性校验和协调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优化和管理多微网运行,在保证微网经济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97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11963.8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动态联盟结构划分的互联微网经济调度方法,确定互联微网内部的每个微网在给定时刻的发电量与负荷需求,计算该时刻的申报售电购电量,将申报量发送给集中控制中心;集中控制中心通过动态联盟结构划分算法求解最优联盟结构,并将最优联盟结构发送给各个微网;微网接收来自集中控制中心的最优联盟结构形成指令,与最优联盟结构内的其它微网进行能量调度指令交互,完成能量传输。本发明通过动态联盟结构划分形成合作联盟,联盟内部自行完成能量协调调度,内部交易的电价低于配网实时电价,有效提高微网的收益;以产销互补的方式,进行能量请求的请求以及传输,有效提高微网的能量利用率,提高微网经济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502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1625.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旋转涂层法制备介观尺度聚乙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2)溶液配制;(3)旋涂仪腔体预热;(4)移液;(5)旋涂:设定旋涂仪转速与时间开始旋涂;经过设定好的转速和时间后基底表面形成薄膜,冷却后取出,得到薄膜;(6)退火:对薄膜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得到介观尺度聚乙烯薄膜。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所制备的介观尺度(厚度50nm‑5um)聚乙烯薄膜厚度精确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71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94168.X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B3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 F02B37/186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气体引入型系统平稳控制系统,包括调节体、旋转轴、旋转体、拉伸体、离心体、滚珠、拉杆、弹簧,旋转轴与旋转体固结在一起,拉伸体、离心体均布置在旋转体内,滚珠镶嵌在拉伸体上,离心体的一侧壁通过滚珠与拉伸体相接触,离心体的另一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拉伸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内壁面相连接。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调节板逆时针旋转,涡轮前排气总容积较大,泵气损失较小;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调节板顺时针旋转,涡轮前排气总容积较小,可以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增压系统排气管容积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493500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11962.3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景理论的多微网聚合协调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微网结构,采集各个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电源参数和发电信息,以及负荷的用电信息;2)通过不同分布式电源互补性,定义全景理论规模和匹配度参数,构造全景能量函数;3)通过全景能量计算确定多微网聚合模式;4)构造多微网协调运行调度模型;5)将步骤1)和步骤3)中所获取电源信息、负荷信息和多微网聚合模式代入至步骤4)构造的多微网协调运行调度模型中,采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6)各微网根据所得调度计划进行安全性校验和协调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优化和管理多微网运行,在保证微网经济性的同时提高系统稳定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