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1828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13558.2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充替代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材料与方法由材料和方法组成;结果由培养前后三组INF-γ比较、培养前后三组IL-4比较、不同药物血清浓度对血热组细胞因子影响、不同药物血清浓度对血瘀组细胞因子影响、联系数的应用组成。其优点表现在:运用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同异反分析,定性描述及定量计算分析从血分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NF-γ/IL-4表达影响的同一度,其结论与经典卫生统计学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一致;在样本量偏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分析得出结果;可以解决在样本量偏低的情况,为卫生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应用集对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2885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269251.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最大熵自学习扩展集对分析的银屑病疗效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疗效评价的疾病,构建疗效评价贝叶斯网络;邀请专家进行评分,利用AHP方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将AHP权重作为初始权重结合贝叶斯网络进行自学习,设置信息熵达到最大值,输出自学习后的权重;依据贝叶斯网络的层次关系,获得症状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获得的症状指标综合权重构建疗效评价ESPA模型,计算各患者症状指标对应的CD;评估患者疗效。其优点表现在: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多个临床指标的疾病综合评价网络,并与最大熵原理相结合,通过自学习过程确定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展集对分析对疾病疗效进行评价,为辅助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54538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15562.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慢性皮肤溃疡病脏腑辩证的联系数模型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病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为:(1)将临床诊断结果及其程度等级作为联系数模型右边的具体展示或补充;(2)根据患者体征,运用脏腑辩证论治理论和经验展开辩证,在联系数模型右边补充致病机理讨论;(3)根据致病机理和所在脏腑及其临近脏腑或相关联脏腑的辩证链处方给药;其中所述联系数模型为(脾,胃)+(肝,胆)i+(心,小肠)j+(肺,大肠)k+(肾,膀胱)l=f(e,-e)皮。所述系统包括临床诊断记录模块、慢性皮肤溃疡病联系数模型生成模块、药物记录模块、用药指导模块和阶段性治疗效果评价与反馈模块。本发明有助于中医辩证论治理论的定量化研究,提高临床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2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421608.6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基于集对分析的阴阳平衡方程诊治慢性皮肤溃疡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为:将患者临床症状与慢性皮肤溃疡阴阳辨证参考指证表对照,得到患者慢性皮肤溃疡临床阴阳辩证量化表;根据量化表得到患者的阴阳平衡方程;再根据阴阳平衡方程中各经脉上的定量符号,选用相应的中药给予治疗。所述系统包括临床症状记录模块、患者慢性皮肤溃疡临床阴阳辩证量化表生成模块、药物记录模块、用药指导模块和阶段性治疗疗效评价反馈模块。本发明还涉及基于集对分析的阴阳平衡方程判断慢性皮肤溃疡疾患所处阶段和治愈所需时间的方法、基于集对分析的阴阳平衡方程评判慢性皮肤溃疡中医治疗水平的方法。本发明有利于促进慢性皮肤溃疡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现代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782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12531.1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材料与方法由资料来源、研究方法组成;结果由基于不确定理论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银屑病中西医疗法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组成。其优点表现在:优化的集对分析诊疗方案通过RCT研究证实其提高了临床疗效,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采用集对分析在中医临床实践及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本发明基于已发表的银屑病文献数据,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进行二次分析,对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趋势进行分析,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27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82095.0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IPC: G16H2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六元联系数方程的六经辨治皮肤病模型,具体包括:先把集对分析中的六元联系数对应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根据“阴平阳秘”思想假定六元联系数中的6个联系分量a、b、c、d、e、f在正常情况时各取值1/6。再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乱则调之”治则,按经随证加减用药,以期各联系分量回归到1/6,据此建立基于六经辨证的一次线性方程。其优点表现在: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补充发展,将集对分析理论与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结合,建立基于六元联系数的一次线性方程能较为客观地表示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某皮肤病的过程,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定量化研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091923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82126.2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IPC: G16H7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对分析在疾病的代表方剂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择疾病名称,筛选出文献中报导的治疗该疾病的代表方剂;步骤S2、四元联系数法:步骤S1中所筛选的代表方剂的临床疗效“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用集对分析中的4元联系数μ=a+bi+cj+dk表示;步骤S3、与完美疗效的距离计算:计算每一首方剂的疗效4元联系数μt=at+bti+ctj+dtk与理想的完美疗效4元联系数μ=1+0i+0j+0k的距离;步骤S4、找用药规律:考察所有代表方剂中系统疗效排在前3位的用药规律,按用药频次聚类;步骤S5、作对比讨论。其优点表现在:探讨不同辨证论治方剂中的一般用药规律,同时通过总有效率的计算对所有代表方剂的疗效进行优劣排序,以提高临床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8854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69251.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最大熵自学习扩展集对分析的银屑病疗效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疗效评价的疾病,构建疗效评价贝叶斯网络;邀请专家进行评分,利用AHP方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将AHP权重作为初始权重结合贝叶斯网络进行自学习,设置信息熵达到最大值,输出自学习后的权重;依据贝叶斯网络的层次关系,获得症状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获得的症状指标综合权重构建疗效评价ESPA模型,计算各患者症状指标对应的CD;评估患者疗效。其优点表现在:通过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多个临床指标的疾病综合评价网络,并与最大熵原理相结合,通过自学习过程确定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展集对分析对疾病疗效进行评价,为辅助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4898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67344.4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医诊疗系统,所述的系统为中医和西医提供以下内容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症状评估预测、集对分析辨证模型、对症用药评估预测、疗效曲线和疗效三角、中医证候和西医指标模型,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线按照数据要求进行计算并在线保存。本发明捕捉科研灵感:通过平台全量积累临床数据,长期观察研究,智能筛查相似病例生成CRF,有助挖掘科研价值;创建病例数据库:通过平台收集病例数据,永久存储,快速导出,并方便管理科研项目;参与多中心研究:通过平台发起或参与多中心研究,共同提升患者入组效率,加快研究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64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40181.7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所述的偏联系数在疾病治疗疗效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步骤S4、步骤S5;步骤S1,选择疾病及不同治疗方案,确定疗效判定标准,观察记录阶段性治疗效果;步骤S2,计算各个治疗方案的治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步骤S3,构建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三元联系数;步骤S4,根据每一个治疗方案的三元联系数μ=a+bi+cj,计算其所对应的计算三元联系数的各阶偏正联系数和各阶偏负联系数以及二阶全偏联系数;步骤S5,根据全偏联系数大小,对疾病疗效进行稳定性分析。其优点表现在:为明确治疗方案提供决策支持;为疾病在不同的疗效层次上提高疗效的整体稳定性提供方法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