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916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80088380.6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安装于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的可动连结梁通过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都卡合的卡合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通过使卡合部件分别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可动连结梁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在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安装有检测开关。卡合部件与使检测开关工作的键成为一体。可动连结梁通过卡合部件而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件,由此,检测开关通过键进行工作。

    电梯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3578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580081626.2

    申请日:2015-07-15

    Inventor: 丸山直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5/0081

    Abstract: 在轿厢的上表面设置有具有扶手高度可变部(11)的轿厢上扶手。在井道内固定有触发部件(16)。扶手高度可变部(11)具有:固定扶手部(12),其固定于轿厢的上表面;可动扶手部(13),其设置在固定扶手部(12)的上端部;以及卡合机构部(14),其设置于可动扶手部(13)。可动扶手部(13)能够在直立于固定扶手部(12)的上端部的直立位置与相对于固定扶手部(12)的上端部倒下的倒下位置之间移位。轿厢向上方移动,卡合机构部(14)被触发部件(16)下推,由此可动扶手部(13)从直立位置向所述倒下位置移位。当可动扶手部(13)位于倒下位置时,从上方观察轿厢,则可动扶手部(13)突出到轿厢的区域外。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291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80088380.6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安装于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的可动连结梁通过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都卡合的卡合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通过使卡合部件分别从可动连结梁及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可动连结梁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脱离。在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安装有检测开关。卡合部件与使检测开关工作的键成为一体。可动连结梁通过卡合部件而安装于另一个第1轿厢上扶手件,由此,检测开关通过键进行工作。

    电梯以及轿厢安装姿势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5852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480079712.5

    申请日:2014-06-12

    Abstract: 电梯具有一对轿厢轨道(1)以及被那些轿厢轨道(1)引导的轿厢(2),轿厢(2)包括轿厢底(2a)以及与该轿厢底(2a)正交的多个壁面板(10),当作为预先确定的一对壁面板的右壁后侧面板(10c)和左壁后侧面板(10d)的层站侧的面或者层站相反侧的面与一对轿厢轨道(1)的层站侧的面或者层站相反侧的面平行时,轿厢底(2a)被配置成相对于一对轿厢轨道(1)正交。

    下悬式电梯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52143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380078680.2

    申请日:2013-08-02

    Inventor: 丸山直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66 B66B11/0206 B66B15/0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下悬式电梯,该下悬式电梯能够抑制悬吊轮组装体从轿厢室的下表面突出的高度,并抑制作用于悬吊轮梁的弯曲力矩的产生,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本发明的下悬式电梯具备:轿厢室;轿厢架下梁,其直接固定安装在所述轿厢室的轿厢底的下表面,支承所述轿厢室;悬吊轮组装体,其是将悬吊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在分离且相对地配置的一对悬吊轮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而构成的,且被配置在所述轿厢底的下部;以及防振橡胶,其配置在所述轿厢架下梁与所述悬吊轮组装体之间,所述悬吊轮以其一部分从所述一对悬吊轮梁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一对悬吊轮梁,所述防振橡胶被配置成:从所述悬吊轮各自的轴向观察时位于所述悬吊轮的轴的铅直上方,且从铅直上方观察时夹着各个所述悬吊轮。

    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77836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880128253.X

    申请日:2008-06-02

    Inventor: 丸山直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5/08 B66B5/22 B66D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在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和可动铁心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可动铁心被施力体朝使制动靴与旋转体接触的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对电磁铁供电,可动铁心克服施力体的作用力朝使制动靴从旋转体离开的方向移位。保持侧螺旋部设于制动靴和可动铁心中的任一方。在连接部件设有与保持侧螺旋部螺合的调节侧螺旋部。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由固定构件固定。固定构件通过朝向使制动靴和可动铁心相互接近的方向将调节侧螺旋部按压于保持侧螺旋部,来对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进行固定。

    卷扬机用制动机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6581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610111178.9

    申请日:2002-10-18

    Abstract: 一种卷扬机用制动机构,具备:固定构件(2),与固定构件(2)相对的可动构件(4),及其一个面与可动构件(4)连接、与该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与设于卷扬机的旋转部分的制动面(50)相对的制动构件(6),凭借设于固定构件(2)上的弹性构件(20),可将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一起推向制动面侧(50),另外,通过向设于固定构件(2)的线圈(16)通入电流,可将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一起拉至固定构件(2)侧。而且,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的连接部(44、46),可对制动构件(6)与可动构件(4)的连接的倾斜进行调整。

    卷扬机用制动机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27693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11178.9

    申请日:2002-10-18

    Abstract: 一种卷扬机用制动机构,具备:固定构件(2),与固定构件(2)相对的可动构件(4),及其一个面与可动构件(4)连接、与该一个面的相反侧的面与设于卷扬机的旋转部分的制动面(50)相对的制动构件(6),凭借设于固定构件(2)上的弹性构件(20),可将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一起推向制动面侧(50),另外,通过向设于固定构件(2)的线圈(16)通入电流,可将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一起拉至固定构件(2)侧。而且,可动构件(4)与制动构件(6)的连接部(44、46),可对制动构件(6)与可动构件(4)的连接的倾斜进行调整。

    电梯卷扬机及电梯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50974A

    公开(公告)日:2003-10-22

    申请号:CN01815098.5

    申请日:2001-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5/30 B66D5/08

    Abstract: 一种电梯卷扬机,具有将对间隙进行调节的机构(20~24)设置在支承衬里(2)的臂(6)上的结构,该间隙为相对制动鼓(1)可接触、分离地形成的衬里(2)在其分离时与制动鼓(1)之间的间隙。由此,可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衬里(2)与制动鼓(1)之间的间隙调节。

    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291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680088384.4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上扶手装置中,轿厢上扶手具有:固定扶手部件,其固定在轿厢的上部;以及可动扶手部件,其借助安装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扶手部件。可动扶手部件通过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转动,而在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立起的立起位置和相对于固定扶手部件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移位。在可动扶手部件设置有抵接部。当可动扶手部件位于立起位置时,在离开安装轴的位置,抵接部与固定扶手部件的侧面抵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