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24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280052629.X

    申请日:2012-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H01M10/0468 H01M10/0587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对螺旋电极体的偏移进行抑制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电池。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卷芯缠绕隔离板,形成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的缠绕工序;在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按压形成凸部的夹具,并相互压接该区域的隔离板的压接工序;在所述压接工序之后,向所述卷芯供给正负电极板,隔着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正负电极板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绕工序;和在所述卷绕工序之后,从卷绕为螺旋状的电极体去除所述卷芯的卷芯去除工序。

    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2336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2935.4

    申请日:2009-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消除电极板端部的活性物质的滑落及移动,并且,抑制电解液的枯竭,防止电极板之间的电短路的发生及电池电容的减少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其将在正极极板(14)及负极极板的至少一方的包含其活性物质层(14b)部分的截断端部(14d)贴附绝缘带(22A)、(22B),将隔板(23)夹在所述正极极板(14)及负极极板之间,使之相互层叠或卷绕的电极组与电解液—同密闭于电池外装体内,其特征在于,绝缘带(22A、22B)具有糊剂涂敷区域(L2)和糊剂未涂敷区域(L1),将所述绝缘带(22A、22B)以使所述糊剂未涂敷区域(L1)位于电极板(14)的活性物质层(14b)上的中心方向且所述糊剂涂敷区域(L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截断端部(14d)侧的活性物质层(14b)上的方式贴附。

    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24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80052629.X

    申请日:2012-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H01M10/0468 H01M10/0587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对螺旋电极体的偏移进行抑制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电池。具备螺旋电极体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卷芯缠绕隔离板,形成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的缠绕工序;在所述隔离板重合2重以上的区域,按压形成凸部的夹具,并相互压接该区域的隔离板的压接工序;在所述压接工序之后,向所述卷芯供给正负电极板,隔着所述隔离板将所述正负电极板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绕工序;和在所述卷绕工序之后,从卷绕为螺旋状的电极体去除所述卷芯的卷芯去除工序。

    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2336B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0910132935.4

    申请日:2009-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消除电极板端部的活性物质的滑落及移动,并且,抑制电解液的枯竭,防止电极板之间的电短路的发生及电池电容的减少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其将在正极极板(14)及负极极板的至少一方的包含其活性物质层(14b)部分的截断端部(14d)贴附绝缘带(22A)、(22B),将隔板(23)夹在所述正极极板(14)及负极极板之间,使之相互层叠或卷绕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同密闭于电池外装体内,其特征在于,绝缘带(22A、22B)具有糊剂涂敷区域(L2)和糊剂未涂敷区域(L1),将所述绝缘带(22A、22B)以使所述糊剂未涂敷区域(L1)位于电极板(14)的活性物质层(14b)上的中心方向且所述糊剂涂敷区域(L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截断端部(14d)侧的活性物质层(14b)上的方式贴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