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1306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80005110.4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4B1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52/0206 , Y02D70/1242 , Y02D70/1262 , Y02D70/23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功耗控制方法和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子帧中的空符号持续时间;以及基于所述确定结果执行功率放大器(PA)打开/关闭操作。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产生基带同相/正交相(IQ)数据;确定对于预定时间基带IQ数据是否包括必须被发送的数据;以及基于确定结果和功率放大器(PA)的过渡来控制PA打开/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819487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510008012.X
申请日:2005-02-07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隐含扩频因子指配的扩频码字分配方法,包括步骤: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之前,获取数据传输速率指示列表;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数据传输请求;基站依据现有的资源状况以及用户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该用户设备可以发送的速率、相应可以采用的传输速率以及可以使用的扩频码字;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速率指示和扩频码字的序号;用户设备对调度指配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可以使用的传输速率以及扩频码;用户设备采用所确定的扩频码和所指配的传输速率向基站发送数据。本发明用较小的信令负担实现扩频码字的指配,从而适应数据传输增强所需的速率调度,使系统资源可以得到更有效地利用,提高小区的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1130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680005110.4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4B17/13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功耗控制方法和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子帧中的空符号持续时间;以及基于所述确定结果执行功率放大器(PA)打开/关闭操作。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产生基带同相/正交相(IQ)数据;确定对于预定时间基带IQ数据是否包括必须被发送的数据;以及基于确定结果和功率放大器(PA)的过渡来控制PA打开/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798004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410104649.4
申请日:2004-12-29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用于低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终端发送包括用户期望的数据速率对应的下标比特和用户当前发送的功率信息的上行调度信息,共n个比特;将所述n个上行调度信息比特流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比特送入速率匹配操作,形成88-m个比特的数据流;将所述生成的88-m个比特的数据流,进行第二次交织;在交织后的比特流中,插入SS和TPC比特,共m个比特,形成数据突发格式,在指定时隙的指定码字上发送给Node B。本发明将UE期望的数据速率上报给Node B,能优化Node B的调度策略。UE上报期望的数据速率能减少上行调度所需的上行信令比特。本发明能更好地适应业务的时延要求,增加调度的灵活性,并增大小区的吞吐率,提高系统的业务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3115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34842.0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功耗控制方法和装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子帧中的空符号持续时间;以及基于所述确定结果执行功率放大器(PA)打开/关闭操作。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基站控制功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产生基带同相/正交相(IQ)数据;确定对于预定时间基带IQ数据是否包括必须被发送的数据;以及基于确定结果和功率放大器(PA)的过渡来控制PA打开/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747595A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410074366.X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4Q7/38
Abstract: 一种上行数据业务的信令传输方法,包括确定上、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确定最小调度间隔;划分上、下行控制信道;根据业务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信道的数据突发结构,将部分上行信令置于业务信道数据突发的指定字段与数据一起发送;根据业务信道传输时间间隔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利用上行控制信道发送部分上行信令。本发明的上、下行控制信道各占用一个码道,可以节省信道资源。可选取小于或等于业务信道传输时间间隔的上、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间间隔。根据各种上行信令的传输间隔,将上行信令划分为不同的部分。部分上行信令利用业务信道与数据一起传输。部分上行信令通过一个划分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
-
公开(公告)号:CN1691544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410035085.3
申请日:2004-04-23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低速率码分多址系统中上行信道增强的上行信令传输方法,包括:对n比特上行信令采用(N,n)分组码编码,编码后产生N比特序列;在编码后的ACK/NACK、RTBS和MF的比特序列中,从第Na、Nr、Nm个比特开始,分别打掉连续的p,q,r个比特;将生成的上述比特序列复接在一起,复接生成HS-SICH信道所传输的信息比特,通过HS-SICH信道进行传输。本发明为LCR-TDD系统提供了利用HS-SICH中的打孔比特来传输可能的上行增强信令的方法。利用了现有系统中的资源,来实现新的功能,实现简单,具有较好的后向兼容性。本发明所提出的各种方案中,对可能的上行信令的编码方式尽可能采用当前规范已规定的编码方式或简单的重复编码方法,进而能尽量减少UE端用于编码和NodeB端用于译码的实现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627846A
公开(公告)日:2005-06-15
申请号:CN200310118421.6
申请日:2003-12-11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低码片速率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的基站控制调度方法,包括步骤:用户设备向Node B发送请求调度的上行信令;Node B确定本小区内每个UE到小区中心站址的距离;Node B根据UE的位置对UE进行分类;Node B根据UE的业务质量要求和缓冲器里的数据队列长度给不同类UE分配噪声增加容量;Node B根据给不同类UE分配的噪声增加容量分别调度各类UE;Node B在下行调度指配信令中通知各UE的调度指配信息;UE接收到Node B发送的下行调度指配信令后,按调度指配信息发送数据。本发明通过根据UE的位置信息对UE进行分类,降低离小区中心站址距离相对较远的UE的最高发送数据速率,也就是降低了Outer UE的最大发送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627845A
公开(公告)日:2005-06-15
申请号:CN200310118420.1
申请日:2003-12-11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共享信道增强的基站控制的调度方法,Node B在广播信道上广播共享信道信息;Node B设定调度信息上报时间间隔;Node B将共享信道的序号依次通过UE的下行DPCH传给选定的UE,其中,具有上行增强功能的UE的无线资源控制状态必须处于小区_专用信道状态;当UE收到共享信道的序号后,UE将在所指定的上行增强共享信息信道上发送调度信息;Node B在收到所有UE的调度信息后,确定所要调度的UE和调度指配信息;将调度指配信息在与EU-SICH相关联的EU-SCCH上发送给需要进行调度的UE。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小区中UE的USCH上传输的数据业务的快速调度。避免了给每个UE分配一个专用物理控制信道,能够更好地缓解TDD系统的上行码字受限问题,使得信道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798010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410061502.1
申请日:2004-12-27
Applicant: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4L1/18
Abstract: 一种可变机制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传输方法,包括步骤: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机制与用户终端的传输模式相关联;用户终端根据传输模式选择相应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机制;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传输模式判定用户终端所采用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机制。本发明引入了Node-B调度与HARQ的相互作用,可以根据UE的信道条件、传输模式和传输速率选择相应的HARQ机制。将相对较少的ROT资源划分给信道条件较差的UE,将更多的ROT资源划分给信道条件较好的UE。实现ROT资源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