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65740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410034349.3
申请日:2004-04-12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 G02F1/136286 , G02F220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反射层中不带有接触孔的液晶显示设备和组件。通过删除接触孔,设备的整体反射性能得以提高。为了防止出现光泄漏和残像,本发明包括战略性地设置在光泄漏发生处上方的界面电极。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设备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具有反射区域、透射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界面区域。该设备包括通过界面区域内的电气联接装置和第二电极电联接薄膜晶体管。该发明还包括制造该设备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260597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01140917.7
申请日:2001-09-2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3 , G02F1/136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先制备在其上形成有像素阵列的第一基板。面对第一基板形成第二基板。在第一、二基板间形成液晶层。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反射电极。反射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与第一区域有高度差的第二区域,其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区域的第一长度分量的第一总和大于沿垂直于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二区域的长度分量的第二总和,使第二区域在第一方向具有比第二方向高的反射率。提供由第一和第二凹槽定义的取向微透镜的反射电极以提高反射率。对比度和图像质量被显著提高。微透镜适用于需在某一方向有高反射率的电子显示装置。因反射电极可通过改进的曝光和显影过程形成,所以制造成本和时间可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601349A
公开(公告)日:2005-03-30
申请号:CN200410090518.5
申请日:2004-08-02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 , G02B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3 , G02F1/133555 , G02F2001/133562 , G02F2001/133567 , G02F2001/133638 , G02F2001/1398 , G02F2413/04 , G02F2413/08
Abstract: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扭曲角为±10度的液晶层。上偏光片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之上,并且包括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主轴成47±10度的角度形成的吸收轴。上λ/2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与上偏光片之间,且包括260±10nm的Δnd1,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大约166±10度的角度形成上λ/2延迟薄膜的慢轴。上λ/4延迟薄膜布置在上基板和上λ/2延迟薄膜之间,且包括140±10nm的Δnd2,沿顺时针方向,以相对于吸收轴成111±10度的角度形成上λ/4延迟薄膜的慢轴。因此,优化了光学薄膜组件的光学状态,从而改善了图象的显示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584689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79463.8
申请日:2004-07-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 , G02F1/1335 , G02F1/136 , G02B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 G02F1/13337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其中,通过形成反射区域和具有比反射区域的单元间隙大的单元间隙的透射区域,获得具有改善的显示质量的反射-透射液晶显示(LCD)装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液晶单元中。液晶分子通常以一个相对于第一基底的平行线而言,大于等于约45°的角排列。该LCD装置工作在常黑模式下。
-
公开(公告)号:CN1266254A
公开(公告)日:2000-09-13
申请号:CN00103815.X
申请日:2000-03-0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9G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3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包括反射电极,其表面具有不规则和凸起的多边形,在这些多边形之间的各个沟谷的宽度为常数。因此,由于凸起多边形的尺寸和高度在所有方向不规则,并且相应于各沟谷的平坦区域被大大减小,实现了高的光效率,并使不整齐排列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00465718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380102996.7
申请日:2003-11-28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43 , G02F1/1333
Abstract: 液晶显示器(500)包括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120)和第一电极(150)的第一基板(110)。第一电极(150)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120)。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第一绝缘层(160),且在第一绝缘层(160)中形成窗口(165),该窗口(165)暴露第一电极(150)的预定区域。在第一绝缘层(160)上提供第二电极(170)且第二电极(170)电连接于第一电极(150)。第二基板(210)包括在其上形成的第三电极(230)。在第三电极(230)和第一电极(150)的预定区域(T)之间形成第一间隙(D2),且在第三电极(230)和第二电极(17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D1)。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插入液晶层(300)。还包括了其它实施例和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0414405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02122790.X
申请日:2002-06-1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454 , G02F2001/136254 , H01L27/124 , H01L27/1288 , H01L29/667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面板,其中多条栅极线和与栅极线相交以限定显示区域的多条数据线形成在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区域的绝缘衬底上。在围绕区域上,形成了连接到栅极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和夹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和栅极线之间并具有多个第一到第三或非门的用于VI的逻辑电路。用于VI的逻辑电路的第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到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子上,且其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第一控制端子CON1上,其输出端子连接到第二或第三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子上。第二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第二控制端子CON2上。而其输出端子连接到奇数栅极线上,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第三控制端子CON3上,而其输出端子连接到偶数栅极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2195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199628.9
申请日:2002-06-1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7/12 , H01L23/522 , H01L21/84 , H01L21/768 , G02F1/13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视觉检查装置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检查方法,其中多条栅极线和与栅极线相交以限定显示区域的多条数据线形成在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区域的绝缘衬底上。在围绕区域上,形成了连接到栅极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和夹置在栅极驱动电路和栅极线之间并具有多个第一到第三或非门的用于VI的逻辑电路。用于VI的逻辑电路的第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到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子上,且其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CON1端子上,其输出端子连接到第二或第三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子上。第二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CON2端子上。而其输出端子连接到奇数栅极线上,或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子连接到CON3端子上,而其输出端子连接到偶数栅极线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380214C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310124929.7
申请日:2003-12-23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6 , G02F1/1335 , H01L29/786 , G02B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 G02F1/13363 , G02F1/1396 , G02F2001/133638 , G02F2001/1398 , G02F2202/40 , G02F2413/04 , G02F2413/08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中滤色阵列板和TFT阵列板相互面对设置,液晶层位于两板之间,使得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以72°扭转。一λ/2补偿膜和一λ/4补偿膜分别置于滤色阵列板和TFT阵列板外表面。上、下偏振膜置于各自相应的补偿膜上。λ/2补偿膜和λ/4补偿膜都有预定的延迟及具有预定方位角的拉伸轴。
-
公开(公告)号:CN1561457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02819301.6
申请日:2002-12-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B5/30 ,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36 , G02F1/133555 , G02F1/133615 , G02F2001/133545 , G02F2001/133567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透射反射式LCD。在该LCD中,第二基底面对第一基底。液晶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第一偏振片形成在第一基底的外表面上。第二偏振片形成在第二基底的外表面上,该外表面与第二基底的内表面相对。背光组件设置在第一偏振片的后侧。在第一偏振片和背光组件之间设置透明的半透射半反射膜,透明的半透射半反射膜有多层,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交错叠置,透明的半透射半反射膜部分反射和部分透射入射光。通过在半透射半反射膜和背光组件之间发生的回收过程,预定量的入射光反复透过半透射半反射膜,使得透射率和光效率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