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997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764424.8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重岩体滑动的防治装置及方法,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易滑动承重岩体,采用两种不同的岩体固定装置;针对第一种易滑动承重岩体,所采用的岩体固定装置包括打入到承重岩体内部的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所述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的贯穿易滑动岩体,且其末端相互钩连并深入固定在稳固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露出岩体表面的顶端通过钢绞线固定相连,所述钢绞线采用两段式结构,其中间部位通过线塔螺栓相连进而构成环状闭合结构,以将易滑动岩体固定在稳固山体或地面上。可以在原有的闭合环状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与原环相扣的闭合环状结构,构成多环交叉锁死的结构,将整块大面积易滑动岩体与稳固山体固定在一起,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山体部分承重岩体发生滑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49977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64424.8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重岩体滑动的防治装置及方法,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易滑动承重岩体,采用两种不同的岩体固定装置;针对第一种易滑动承重岩体,所采用的岩体固定装置包括打入到承重岩体内部的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所述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的贯穿易滑动岩体,且其末端相互钩连并深入固定在稳固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锚杆和第一辅助锚杆露出岩体表面的顶端通过钢绞线固定相连,所述钢绞线采用两段式结构,其中间部位通过线塔螺栓相连进而构成环状闭合结构,以将易滑动岩体固定在稳固山体或地面上。可以在原有的闭合环状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与原环相扣的闭合环状结构,构成多环交叉锁死的结构,将整块大面积易滑动岩体与稳固山体固定在一起,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山体部分承重岩体发生滑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3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09156.0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杆式人工挖孔桩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放置在桩孔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外侧设有锚杆或钢绞线,桩孔内设有与锚杆配合的锚洞。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先向下挖掘a米;步骤2:借助工作面,挖掘1~3对锚洞;步骤3:由锚洞所在水平面再向下挖掘a米,然后重复步骤1、2;步骤4:在每相邻两组锚洞之间,挖掘凹形环槽;步骤5:组装好钢筋笼之后,测出并标记凹形环槽在钢筋笼中对应位置,在这些位置架设内插筋;步骤6:将锚杆按锚洞深度选择节数进行连接,然后将其打入锚洞;步骤7:放入钢筋笼,将钢筋笼与锚杆连接;步骤8:灌入砂浆。该人工挖孔桩和施工方法可以增加桩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76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409156.0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杆式人工挖孔桩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放置在桩孔内的钢筋笼,钢筋笼外侧设有锚杆或钢绞线,桩孔内设有与锚杆配合的锚洞。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先向下挖掘a米;步骤2:借助工作面,挖掘1~3对锚洞;步骤3:由锚洞所在水平面再向下挖掘a米,然后重复步骤1、2;步骤4:在每相邻两组锚洞之间,挖掘凹形环槽;步骤5:组装好钢筋笼之后,测出并标记凹形环槽在钢筋笼中对应位置,在这些位置架设内插筋;步骤6:将锚杆按锚洞深度选择节数进行连接,然后将其打入锚洞;步骤7:放入钢筋笼,将钢筋笼与锚杆连接;步骤8:灌入砂浆。该人工挖孔桩和施工方法可以增加桩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63481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67080.1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刘杰 , 李洪亚 , 李伟 , 陈苇萌 , 李运舟 , 杨鸿飞 , 谢晓康 , 唐洪宇 , 司马艳 , 李远航 , 何卓文 , 张瀚 , 黎照 , 孙涛 , 高素芳 , 石谦 , 杨浩宇
IPC: E02D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弱下卧层排水排气固结处理的方法,通过此方法能够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而且此固结处理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许多大型机械设备,降低了地基处理的成本,而且可以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污染少,可有效保护环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