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蜂窝状LiV3O8/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9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90665.6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蜂窝状LiV3O8/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静电喷雾及后续煅烧的合成工艺,成功制备了蜂窝状LiV3O8/C复合材料。其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取LiNO3、NH4VO3、H2C2O4、PVA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进行静电喷雾。第二步:将喷雾后的材料与NH4VO3在乙醇溶液中超声混合均匀,再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将烘干的材料经过两步煅烧法得到蜂窝状LiV3O8/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解决了LiV3O8形貌调控难、导电性不好、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一种半球状阵列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342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434575.5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球状阵列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取聚乙烯醇、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绿色溶液A,为构建微型反应环境,直接量取适量乙二醇,分别装入注射器中进行双针头混合静电喷雾,收集在具有2‑5 kV负电压的铺有铝箔的旋转接收器上,干燥,煅烧得到半球状阵列Li3VO4/C复合材料。本发明首次利用简易的双针头静电喷雾合成半球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利用乙二醇构建微乳液反应环境,利用微乳液和静电喷雾结合,解决了静电喷雾形貌调控难的问题,所制备的半球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柔性双层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02473.3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双层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利用简便的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工艺,基底层为Li3VO4/C电纺纳米纤维,顶层为Li3VO4‑LiV2O4/C双针头混纺复合纳米材料。取聚丙烯腈、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形成均匀的蓝黑色溶液,以此作为溶液A。同时称取聚乙烯醇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澄清,随后加入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搅拌至形成均匀的蓝色均匀溶液,以此作为溶液B;首先将溶液A装入注射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作为自支撑基底层,结束后立即将前驱体溶液B转移至注射器中与溶液A在基底层上进行双针头混纺,完成后干燥、煅烧得到柔性双层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自支撑电极材料柔性差,性能不稳定,使用粘接剂等问题。

    一种半球状阵列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342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1434575.5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球状阵列Li3VO4/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取聚乙烯醇、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绿色溶液A,为构建微型反应环境,直接量取适量乙二醇,分别装入注射器中进行双针头混合静电喷雾,收集在具有2‑5 kV负电压的铺有铝箔的旋转接收器上,干燥,煅烧得到半球状阵列Li3VO4/C复合材料。本发明首次利用简易的双针头静电喷雾合成半球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利用乙二醇构建微乳液反应环境,利用微乳液和静电喷雾结合,解决了静电喷雾形貌调控难的问题,所制备的半球状Li3VO4/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纳米花状LiVO2/N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8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22800.6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花状LiVO2/N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自由基聚合和水热法合成工艺成功制备纳米花状LiVO2/NC复合材料。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取丙烯腈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溶解在丙酮溶剂中,搅拌形成均匀的透明溶液,随后进行氮气吹扫,加热聚合后进行真空干燥得到聚丙烯腈花状纳米颗粒。第二步:取Li2CO3、V2O5、C6H12N4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入所制备的聚丙烯腈花状纳米颗粒,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水热处理。第三步:收集水热后的前驱体粉末,进行干燥、煅烧得到LiVO2/NC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LiVO2形貌难调控,锂化电位低,电化学性能不理想等问题。

    一种新型碳包覆LiVO3/Li3V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9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95159.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LiVO3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水热及随后煅烧的合成工艺,通过两步法成功制备LiVO3基复合材料。其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取LiNO3,V2O5,柠檬酸溶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均匀,进行水热处理;将水热处理后得到的前驱体溶液干燥,最后再将干燥后得到的前驱体粉末进行空气下煅烧制得LiVO3/Li3VO4材料。第二步:称取适量的第一步制备好的LiVO3/Li3VO4材料,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碳源,混合均匀后保护气体下煅烧得到碳包覆LiVO3/Li3VO4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LiVO3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不稳定、导电性不好等问题。

    一种柔性双层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4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602473.3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双层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利用简便的静电纺丝和静电喷雾工艺,基底层为Li3VO4/C电纺纳米纤维,顶层为Li3VO4‑LiV2O4/C双针头混纺复合纳米材料。取聚丙烯腈、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形成均匀的蓝黑色溶液,以此作为溶液A。同时称取聚乙烯醇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澄清,随后加入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搅拌至形成均匀的蓝色均匀溶液,以此作为溶液B;首先将溶液A装入注射器中进行静电纺丝作为自支撑基底层,结束后立即将前驱体溶液B转移至注射器中与溶液A在基底层上进行双针头混纺,完成后干燥、煅烧得到柔性双层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自支撑电极材料柔性差,性能不稳定,使用粘接剂等问题。

    一种BiOCl/Bi/C电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253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74425.7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BiOCl/Bi/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储能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iOCl/B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BiOCl作为电极材料性能较差,利用简便的静电纺丝和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独特形貌且电化学性能较好的BiOCl/Bi/C复合材料,通过将BiOCl限制在碳纤维网络中,提升材料反应动力学,通过与铋复合,提高材料容量。取氯化铋、聚丙烯腈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形成均匀的乳白色溶液,将制备的溶液装入注射器中进行静电纺丝,然后进行干燥、煅烧、水热得到BiOCl/Bi/C复合材料。

    柔性自支撑Li3VO4/C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463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50898.9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自支撑Li3VO4/C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硝酸锂、偏钒酸铵、草酸加入到适量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在水浴恒温搅拌;同时取聚丙烯腈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搅拌,然后缓慢滴入上述溶液中,经静电纺丝得到前体纤维膜。当纺丝过程完成时,将前体纤维膜从钢辊上揭下干燥,煅烧得到柔性Li3VO4/C纳米纤维。本发明首次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固相烧结制备柔性自支撑Li3VO4/C复合纳米纤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合成工艺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所制备样品无需额外的粘结剂、导电剂和集流体,可直接裁剪作为电极片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