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叠层体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00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880012073.9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电池用叠层体至少包括满足下述(1)~(4)的聚丙烯系粘接剂层和金属制基材层。(1)上述粘接剂含有丙烯系共聚物(A)40~94重量%、含丁烯共聚物(B)3~30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C)3~30重量%(其中,将共聚物(A)、(B)和(C)的合计设为100重量%);(2)上述共聚物(A)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在130℃以上的聚合物,相对于构成上述粘接剂所含的全部的共聚物(A)的结构单元的总和100摩尔%,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比率的总和为4~25摩尔%;(3)上述共聚物(B)的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小于1摩尔%,上述共聚物(B)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在100℃以下;(4)上述共聚物(C)的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0~99摩尔%。

    再生碳纤维强化聚烯烃组合物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9174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80017313.0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含有未使用的碳纤维的组合物相比具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机械强度的含有再生碳纤维的再生碳纤维强化聚烯烃组合物及其成型体。本发明的再生碳纤维强化聚烯烃组合物含有:改性聚烯烃(A)0.01~50质量份;聚烯烃(B)50~99质量份;和再生碳纤维(C)1~80质量份(其中,将(A)、(B)和(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改性聚烯烃(A)是通过使具有与碳二亚胺基反应的基团的改性聚烯烃(D)和含碳二亚胺基化合物(E)反应而得到的改性聚烯烃。

    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和叠层体

    公开(公告)号:CN11200490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80027443.0

    申请日:2019-04-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粘接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包含利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进行接枝改性的乙烯系聚合物的乙烯系聚合物(A),并且该组合物满足下述的条件(1)~(4)。(1)基于ASTMD1238测得的温度190℃、2160g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3g/10分钟。(2)密度为910~930kg/m3。(3)在结晶洗脱分级色谱测定中,在50℃以下的洗脱成分的比率为20质量%以上。(4)在结晶洗脱分级色谱测定中,在90℃以上的洗脱成分的比率为25质量%以上。本发明的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对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阻气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因此,包含含有上述粘接性树脂组合物的粘接层和与该粘接层直接相接的阻气性树脂层的叠层体,即使是为了使阻气性树脂层柔软化而添加有添加剂的情况等,由于上述两层牢固粘接,上述两层间也不易发生剥离。因此,上述叠层体能够有效地用作具有高阻隔性的包装和容器等。

    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和膜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93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80051622.X

    申请日:2022-08-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粘接性树脂组合物含有满足下述(a1)和(a2)的丙烯系聚合物(A)50~89.9质量份、改性聚烯烃(B)0.1~20质量份、和满足下述(c1)~(c3)的乙烯系聚合物(C)10~30质量份((A)~(C)的合计为100质量份)。(a1)含有熔点≥120℃的丙烯系聚合物(a-1)和熔点<120℃的丙烯系聚合物(a-2)。(a2)(a-1)在(A)中所占的比例为50~70.0质量%。(c1)含有乙烯均聚物(c-1)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c-2)。(c2)MFR=0.1~10g/10分钟。(c3)(c-1)在(C)中所占的比例为40~100质量%。

    电池用叠层体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078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80012073.9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电池用叠层体至少包括满足下述(1)~(4)的聚丙烯系粘接剂层和金属制基材层。(1)上述粘接剂含有丙烯系共聚物(A)40~94重量%、含丁烯共聚物(B)3~30重量%、乙烯-α-烯烃共聚物(C)3~30重量%(其中,将共聚物(A)、(B)和(C)的合计设为100重量%);(2)上述共聚物(A)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在130℃以上的聚合物,相对于构成上述粘接剂所含的全部的共聚物(A)的结构单元的总和100摩尔%,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比率的总和为4~25摩尔%;(3)上述共聚物(B)的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小于1摩尔%,上述共聚物(B)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得的熔点在100℃以下;(4)上述共聚物(C)的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0~99摩尔%。

    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叠层体和叠层管

    公开(公告)号:CN118613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80018509.6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包含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和叠层体以及包含该叠层体的叠层管,其中,该树脂组合物含有:使以源于生物质的乙烯(x)为主的单体成分聚合而成的源于生物质的聚烯烃(A)40~90质量%;密度为0.90~0.93g/cm3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B)25~50质量%;和改性聚烯烃(C)1~10质量%,其中,将上述(A)、上述(B)和上述(C)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上述聚烯烃(A)的生物质度Pbio为90%以上,树脂组合物的生物质度Pbio为50%以上,Pbio(%)=pMC/105.5×100,式中,pMC表示按照ASTM D6866求出的聚烯烃(A)或树脂组合物中的放射性碳14C的含量。

    树脂组合物以及单层和多层膜

    公开(公告)号:CN11177096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80014955.3

    申请日:2019-02-08

    Abstract: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满足下述(a)的丙烯系聚合物(A)35~59.9质量份,满足下述(b)的软质丙烯系共聚物(B)25~40质量份,含有来自不饱和羧酸和/或其衍生物的结构单元的聚烯烃(C)0.1~10质量份;和满足下述(d)的乙烯系聚合物(D)15~30质量份(其中,将(A)、(B)、(C)和(D)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上述树脂组合物按照ASTM D-1238、以230℃、2.16kg负荷测得的MFR为7g/10分钟以上25g/10分钟以下。(a)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观测到的熔点(Tm)为120℃以上。(b)按照ASTM D-1238、以230℃、2.16kg负荷测得的MFR处于0.01~100g/10分钟的范围,并且满足下述条件(b-1)和(b-2)。(b-1)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观测到的熔点(Tm)为110℃以下,或者观测不到熔点。(b-2)具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以及源自选自乙烯和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烯烃的结构单元,源自选自乙烯和碳原子数4~20的至少1种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0mol%以下,利用13C-NMR测得的全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mm分率)为80%以上。(d)为乙烯均聚物或乙烯与选自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中的至少1种α‑烯烃的共聚物,其按照ASTM D-1238、以190℃、2.16kg负荷测得的MFR为0.1~10g/10分钟的范围。包含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层的单层或多层膜的粘接性优异、特别是在低热量下的粘接性优异,而且还变形加工时的耐白化性优异,能够适合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建筑用材料、以及形成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体等的包装材料。另外,上述单层或多层膜在高速的变形加工和深拉深加工中也表现良好的耐白化性。

    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和共挤出片材

    公开(公告)号:CN11035212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80013862.4

    申请日:2018-02-20

    Abstract: 本发明的叠层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聚碳酸酯和满足下述条件(i)~(iii)的粘接用组合物共挤出,形成聚碳酸酯层(A)和至少一部分叠层于该层(A)的粘接层(B)的共挤出工序;和对上述聚碳酸酯层(A)和粘接层(B)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工序。(i)包含聚烯烃,该聚烯烃是由具有与碳二亚胺基反应的基团的聚烯烃(a)与含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b)反应而形成的聚烯烃。(ii)相对于该粘接用组合物100g,含有0.1~50mmol的量的碳二亚胺基。(iii)密度为0.870g/cm3~0.940g/cm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