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906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1487581.8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变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副箱输出轴热处理强化方法,包括对工件进行调质处理;感应器在工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按第一预设功率加热第一预设时间;感应器移至第二预设位置处按第二预设功率加热第二预设时间;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主喷水圈喷水冷却;移至第三预设位置提升至第三预设功率,然后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辅助喷水圈开始喷水冷却;移至第五预设位置按第四预设功率加热第三预设时间;移至第六预设位置处后停止加热,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冷却第四预设时间;移至第七预设位置,然后移动第三预设距离停止喷水冷却。提高了表面硬度并形成一定深度的硬化层,从而使该零件的扭转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种测试同类金属材料S-N曲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814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646748.4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同类金属材料S‑N曲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依据S‑N曲线的经验公式S·Nm=C或emS·N=C,确定C值;S2:计算规定寿命对应的应力值,绘制S‑N曲线的斜线段部分;S3:采用升降法测试金属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强度,然后绘制S‑N曲线的水平线段;其中,所述测试中金属样品的制程能力指数Cpk≥1.67;所述制程能力指数测试中的样本数至少为20个;S2中的斜线段和S3中水平线段即为S‑N曲线的完整曲线。本发明中通过对S‑N曲线测试中样品制程能力指数的合理设计及测试方法的中各步骤的合理选择,实现了测量/查找同类金属材料中一个牌号材料的S‑N曲线中的m值,其他同类材料的S‑N曲线只需测量其对应C值,即可得到其S‑N曲线。

    一种直齿锥齿轮闭式锻造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199265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27840.0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齿锥齿轮闭式锻造模具,其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部,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包括上模板、凸凹模和上凸模,凸凹模的上端固设于上模板且凸凹模竖直向下延伸,上凸模能够相对上模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下模部,下模部包括下模板、齿模、凹模套筒和下凸模,凹模套筒叠置于齿模上且凹模套筒和齿模均固设于下模板,凸凹模、上凸模、凹模套筒、齿模和下凸模围设成闭式模腔;上模部能够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以使得凸凹模挤压闭式模腔内的直齿锥齿轮毛坯,以挤压出直齿锥齿轮的轮齿、连皮和杆部,且上凸模能够相对上模板继续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挤压杆部以对直齿锥齿轮进行整形。本发明能够制造出连皮合格的直齿锥齿轮。

    一种测试同类金属材料S-N曲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814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646748.4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同类金属材料S-N曲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依据S-N曲线的经验公式S·Nm=C或emS·N=C,确定C值;S2:计算规定寿命对应的应力值,绘制S-N曲线的斜线段部分;S3:采用升降法测试金属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强度,然后绘制S-N曲线的水平线段;其中,所述测试中金属样品的制程能力指数Cpk≥1.67;所述制程能力指数测试中的样本数至少为20个;S2中的斜线段和S3中水平线段即为S-N曲线的完整曲线。本发明中通过对S-N曲线测试中样品制程能力指数的合理设计及测试方法的中各步骤的合理选择,实现了测量/查找同类金属材料中一个牌号材料的S-N曲线中的m值,其他同类材料的S-N曲线只需测量其对应C值,即可得到其S-N曲线。

    一种驱动桥差速器壳的快速强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871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47777.7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差速器壳的快速强化装置,该快速强化装置包括:基体、淬火感应器和壳体安装结构。淬火感应器与基体连接,淬火感应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端部均绕设有感应线圈;壳体安装结构具有用于与驱动桥差速器壳连接的装配位置,壳体安装结构具有驱动驱动桥差速器壳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的启动状态,驱动桥差速器壳连接于装配位置时,驱动桥差速器壳的内球面位于淬火感应器的两个端部的外侧,且驱动桥差速器壳的内球面与各感应线圈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隔距离。通过淬火感应器对驱动桥差速器壳内球面的快速淬火强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桥差速器壳强化工艺存在工艺时间长、成本高、零件整体强度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