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56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89803.2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康珠森科组培实验室(贵州)有限公司 , 贵州省林业学校 , 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贵州景阳森林公园)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枫荷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半枫荷组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外植体采集与处理、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增殖‑生根一体化培养、炼苗与移栽等步骤,通过对培养基进行改进,实现半枫荷的增殖‑生根一体化培养,缩短组培时间、减少操作成本;并促进半枫荷组培苗干物质积累,配合对激素水平、光照时间和强度、温度等进行把控,有效抑制玻璃化现象的发生,进而解决半枫荷组培过程中组培苗玻璃化导致繁殖系数降低的问题,实现对半枫荷的高效组培,对促进半枫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0328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458026.0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腊梅快速组培方法,属于组培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选择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修剪至1~1.5cm,进行消毒后,得到经过消毒的茎段;(2)初代培养:将经过消毒的茎段接种到启动培养基,将处理剂A剂撒于外植体周围,培养12~15天,培养期间定期使用处理剂B剂对处理剂A剂进行喷洒,待不定芽长出,切下不定芽;(3)增殖培养:将分化出的芽从愈伤组织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内进行培养;(4)生根培养:待不定芽生长3~4cm高时,切取健壮的不定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5)炼苗和移栽:组培苗苗高为5~6cm,生根长度达到3~4cm以后,即可进行炼苗,解决了夏腊梅在组培过程中易发生褐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6046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11037981.7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IPC: A01H4/00 , A01G7/06 , A01G31/02 , C05G3/00 , A01N43/653 , A01N55/02 , A01N43/90 , A01N37/10 , A01P21/00 , A01P1/00 , C09D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美红杉优良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建立、外植体的消毒、分化诱导、增殖培养、瓶外生根、移栽培育的具体步骤,选取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北美红杉优良无性系枝条,剪取2~3cm长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育苗。本发明的北美红杉组培快繁技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可大大降低繁殖成本,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种苗的繁殖系数,获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种苗,便于大规模的工厂化培育,在今后优良北美红杉无性系的种苗繁育及价值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605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92237.6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桐子鲜果脱粒装置,包括脱粒箱以及箱盖,箱盖与脱粒箱通过螺栓连接,脱粒箱还设有脱粒机构;脱粒机构包括脱粒辊、第一电机以及带动山桐子果串沿着脱粒辊的轴线方向移动的输送组件;脱粒辊上形成有若干个拨叉杆;输送组件位于脱粒辊的上方,输送组件包括两组在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的输送单元、以及驱动两组输送单元转动的驱动单元;输送单元包括输送带、第一带轮以及第二带轮,输送带套设在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上,第一带轮轴线与第二带轮的轴线竖直设置;两输送带的传动方向相反,且两输送带相临近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山桐子果穗枝条的直径。可以快速地将山桐子果粒从果穗上脱离下来,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3845.9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桐子加工用预处理装置,包括烘干箱体以及热风循环系统,还包括处于烘干箱体内的放置筒、以及对放置筒内山桐子进行翻拨的拨动组件,放置筒横向设置,放置筒的两端壁上形成有若干通风孔,放置筒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若干条形通槽;拨动组件包括拨动辊以及驱动拨动辊转动的第一电机,拨动辊上形成有若干个拨杆,拨杆的端部形成有弯钩;烘干箱体的两侧壁上形成有连接座;放置筒的两端壁连接在连接座上,拨动辊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且拨动辊与放置筒同轴设置。可以使山桐子均匀受热,提升烘干效果,并且在烘干的同时对山桐子进行脱粒,简化后续加工工序,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07636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133672.9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威宁短柱油茶穗条的快繁方法,属于短柱油茶繁殖技术领域,以短柱油茶的带芽枝条为原料制备外植体,通过外植体的选择、芽诱导阶段、增殖培养阶段、穗条采集及保存,可以在制备品相高度一致的优质穗条,并且能提高性状稳定性。以枝条作为外植体培养穗条污染率较高,威宁短柱油茶本身是一种难生根物质,分化难度大。通过优化外植体消毒处理和腋芽诱导、芽增殖培养基配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长势良好和性状一致的威宁短柱油茶穗条,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通过组培繁殖穗条可满足芽苗砧嫁接容器苗的培育和扦插,大大提高了增殖系数,良品率高,有利于工厂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5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173446.X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IPC: A01G22/25 , A01G7/06 , A01C1/00 , A01G24/28 , A01G24/15 , A01G24/12 , C05G3/00 , C05G5/20 , A01N43/22 , A01N33/22 , A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骨碎补孢子的喷涂育苗方法,将骨碎补孢子与辅助育苗的助剂混合获得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混悬液采用高压喷枪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喷洒时,分散后的混悬液孢子量在1~1.5g/㎡。所述喷洒环境为:温度处于20~28℃;湿度85~90%。本发明将骨碎补孢子与助剂混合后进行喷洒,喷洒时,分散后的混悬液孢子量在1~1.5g/㎡,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培育能够使得骨碎补孢子发育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836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03271.X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桐子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山桐子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所述组织培养方法如下:(1)外植体选择:取山桐子幼嫩带芽枝条作为外植体,并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2)芽诱导培养:将外植体切成0.5cm大小后进行处理,然后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待萌发出的小芽生长高度达到1㎝时转接进行增殖培养;(3)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小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4)瓶外生根:在芽的丛生植株中选取2㎝的单芽,将单芽插入穴盘中,20天后生根,生根后再放置15天,然后移出温室在室外培养。解决了山桐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组织新陈代谢紊乱造成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低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8509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73415.4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IPC: A61K36/904 , A61K9/06 , A61P17/02 , A61P29/00 , A6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与治疗皮肤皴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中药制品,包括箬兰、血竭、大黄、儿茶、苦参、百部与红花。箬兰为君药,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也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血竭、大黄、儿茶为臣药,它们在配伍中起到协同作用,共同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功能。苦参、百部、红花为佐药,它们在配伍中能够增强箬兰的清热、燥湿、活血和止痛作用。各药物组方之间配伍作用主要围绕散瘀活血、清热凉血、止痛、消炎和收敛止血等方面展开。各组分相互协同,使药物的疗效相互增强,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皮肤皲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83664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503271.X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贵州省林业学校(贵州省林业干部学校) ,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桐子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山桐子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所述组织培养方法如下:(1)外植体选择:取山桐子幼嫩带芽枝条作为外植体,并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2)芽诱导培养:将外植体切成0.5cm大小后进行处理,然后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待萌发出的小芽生长高度达到1㎝时转接进行增殖培养;(3)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小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4)瓶外生根:在芽的丛生植株中选取2㎝的单芽,将单芽插入穴盘中,20天后生根,生根后再放置15天,然后移出温室在室外培养。解决了山桐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组织新陈代谢紊乱造成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低下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