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23317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236364.4
申请日:2008-11-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市相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池,呈长条状,其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5~20%,沿尾水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物理沉淀区、生物沉淀区、复氧区和储水区,且相邻净化区之间通过涵洞相互连通;物理沉淀区种植挺水植物、生物沉淀区种植漂浮植物、复氧区种植沉水植物、储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并放养水生经济动物;以及利用该净化池净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能有效的净化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并能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环保,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258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246815.8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内循环养殖尾水零污染排放系统及其构建方法,通过在养殖池塘四周外围建造河蟹防逃墙,利用新建池埂将池塘分为净化区域和养殖区域,外源水首先经过净化区域净化,为虾蟹养殖提供优质水源;其次两个区域之间形成循环微流水,养殖池塘生产过程中只加注新水、不换水,减少养殖池塘生产过程中的换水频次,起到净水、节水作用;再利用养殖区域内的“S”形池埂内埂,划分为不同区域,可实现水草分期栽种,虾蟹养殖精准化管理,并在干池时可实现不同区域先后干塘,不向池塘外环境排放底层富含营养物质的养殖尾水,达到养殖尾水零污染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79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027687.7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选育用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水产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在美国原种F1代中筛选快长相关的标记,验证快长标记富集与生长性能的关联性,利用开发的标记结合相应的验证与配组技术完成新品种的连续选育工作。实验证明SNP19140160、SNP23355498、SNP9639603和SNP9639605均与实验中测定大口黑鲈原种F1代体长显著相关;并且SNP19140160位点还与大口黑鲈原种F1代体重、体高、体厚均呈显著相关。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分子标记能够精准高效筛选鉴定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从而提高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新品种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317B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810236364.4
申请日:2008-11-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市相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池,呈长条状,其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5~20%,沿尾水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物理沉淀区、生物沉淀区、复氧区和储水区,且相邻净化区之间通过涵洞相互连通;物理沉淀区种植挺水植物、生物沉淀区种植漂浮植物、复氧区种植沉水植物、储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并放养水生经济动物;以及利用该净化池净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能有效的净化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并能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环保,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79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0027687.7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IPC: C12Q1/6888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选育用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水产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在美国原种F1代中筛选快长相关的标记,验证快长标记富集与生长性能的关联性,利用开发的标记结合相应的验证与配组技术完成新品种的连续选育工作。实验证明SNP19140160、SNP23355498、SNP9639603和SNP9639605均与实验中测定大口黑鲈原种F1代体长显著相关;并且SNP19140160位点还与大口黑鲈原种F1代体重、体高、体厚均呈显著相关。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分子标记能够精准高效筛选鉴定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从而提高快速生长型大口黑鲈新品种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42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43145.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生态池塘共养方法,包括构建养殖池塘,该养殖池塘设置有集中养殖区、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分为一级净化区、二级净化区、三级净化区、净化水循环再利用区,其中水流利用增氧推水设备或水车式增氧机依次通过集中养殖区、一级净化区、二级净化区、三级净化区、净化水循环再利用区,并回到集中养殖区形成具有定向循环微水流的活水。本发明可实现多品种的分区域养殖,提高管理效率和饲料转化率,增加抗风险能力;净化区内栽种水生植物、放养净水鱼类,具备池塘生物原位生态修复功能,保护水生态;利用增氧推水设备,在各区域内能形成定向循环微水流,实现水体循环利用,促进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的被吸收、利用和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81031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229757.7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IPC: A01K6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节水生态养殖池塘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深水养殖区域、净化区域、浅水养殖区域,所述净化区域设置于深水养殖区域与浅水养殖区域之间,其中水流依次通过深水养殖区域、净化区域、浅水养殖区域并形成具有定向水流的循环活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构建绿色节水生态养殖池塘系统的方法,利用池塘内埂和拦网将池塘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并形成定向水流,形成活水,减少池塘生产过程中换水频次,起到节水作用;同时利用不同区域池塘的底部的高程差、辅以浅滩等蓄水措施,在养殖生产末期干塘时,不同区域先后干塘,互相调节,不向池塘外环境排放底层富含营养物质的水,达到减排效果,实现池塘生态化养殖,绿色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214508841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20478781.0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内循环养殖尾水零污染排放系统,通过在养殖池塘四周外围建造河蟹防逃墙,利用新建池埂将池塘分为净化区域和养殖区域,外源水首先经过净化区域净化,为虾蟹养殖提供优质水源;其次两个区域之间形成循环微流水,养殖池塘生产过程中只加注新水、不换水,减少养殖池塘生产过程中的换水频次,起到净水、节水作用;再利用养殖区域内的“S”形池埂内埂,划分为不同区域,可实现水草分期栽种,虾蟹养殖精准化管理,并在干池时可实现不同区域先后干塘,不向池塘外环境排放底层富含营养物质的养殖尾水,达到养殖尾水零污染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09594550U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20095622.5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塘工业化养殖水域功能布局结构,所述布局结构包括主养区域与净化区域,所述主养区域为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区;所述净化区域包括相间设置的鱼类养殖净化区、水生植物净化区、青虾养殖净化区、河蟹养殖净化区,其中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区的水流流向依次经鱼类养殖净化区、水生植物净化区、青虾养殖净化区、河蟹养殖净化区后回到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区形成循环。本实用新型对池塘工业化净化区功能进行优化改进,各个功能区域相对独立而又串联成一个整体,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沿着水流,养殖尾水经逐级吸收、利用、转化,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和节水生产,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211185491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22149252.1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IPC: A01K6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节水生态养殖池塘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深水养殖区域、净化区域、浅水养殖区域,所述净化区域设置于深水养殖区域与浅水养殖区域之间,其中水流依次通过深水养殖区域、净化区域、浅水养殖区域并形成具有定向水流的循环活水。本实用新型利用池塘内埂和拦网将池塘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并形成定向水流,形成活水,减少池塘生产过程中换水频次,起到节水作用;同时利用不同区域池塘的底部的高程差、辅以浅滩等蓄水措施,在养殖生产末期干塘时,不同区域先后干塘,互相调节,不向池塘外环境排放底层富含营养物质的水,达到减排效果,实现池塘生态化养殖,绿色发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