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PET的注塑加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5272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28066.6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PET的注塑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rPET颗粒在150℃下烘干4‑8h,去除残留水分,避免水解降解;步骤2)选用螺杆长径比(L/D)为25‑27,压缩比为2.5‑3.1的注塑机,保证rPET的塑化质量;步骤3)将模具冷却水温控制在15‑18℃,确保制品成型过程中的均匀冷却和尺寸稳定;步骤4)注塑加工时,螺杆转速控制在60‑90rpm,背压控制在5‑10kg/cm2,料筒温度控制在260‑280℃,熔体停留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

    喷墨移印工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7320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204493.1

    申请日:2012-06-20

    Inventor: 崔宗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喷墨移印工艺,属于印刷工艺。喷墨移印工艺,包括平板打印和转印;平板打印,通过计算机设计好所需打印的初始图案利用平板打印机将油墨打印到印头上,在印头上形成中间图案;转印,在转印时间内将印头接到移印机上,通过移印机将印头下压到印刷物上,把油墨印到印刷物上,最终图案形成在印刷物上。本发明作为喷墨移印工艺,制作过程简单,图案色彩靓丽,效果逼真,能够在凹凸不平的印刷物打印。

    一种Green PE注塑成型缺陷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8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31232.0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一种Green PE注塑成型缺陷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进行模流分析,优化浇口位置和型腔布局;步骤2.在主浇口之外,设置1‑2个辅助浇口;步骤3.开模排气,并在型腔表面设置微结构,增大型腔表面粗糙度,减小熔体与型壁间的粘附力,改善脱模性能;步骤4.模具采用高导热材料,并优化冷却水路设计;步骤6.在易变形部位设置压缩补偿,补偿率0.1~0.3%;补偿主要针对局部区域,先小步预压,再逐步修正,先在单腔模验证,再推广至多腔模;步骤7.脱模后采用风冷或水冷装置对注塑件进行均匀冷却,冷却时间40~60s,避免室温下自然冷却引起变形;步骤8.建立关键工艺参数和尺寸的标准化体系,固化模具设计和注塑参数,批量稳定生产。

    一种Green PE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涂装着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6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0820.X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reen PE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涂装着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Green PE原料:使用由甘蔗生物质原料制备的Green PE粒子;步骤2、塑件成型:采用注塑或挤出方式制备Green PE塑件,模具表面选用YS1288晒纹标准,通过调节工艺参数控制塑件表面粗糙度Ra达到8‑12μm,形成均匀的凹凸微结构;步骤3、等离子表面处理:将Green PE塑件放入等离子处理设备中,射频功率为100‑300W,电极距离为10‑30mm,处理气体为空气或氧气,处理时间为30‑120s;步骤4、涂装底漆:在等离子处理后的30分钟内,采用喷涂方式在塑件表面涂覆PP底漆;步骤5、着色涂装:采用喷涂或移印方式在底漆涂层表面进行着色;步骤6、涂层固化:将着色塑件放入烘箱中,在80‑120℃下保温30‑60分钟,使涂层充分固化。

    一种新型防水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5034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45397.7

    申请日:2015-08-31

    Inventor: 裴德远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水结构,包括外壳件A和外壳件B,外壳件A和外壳件B扣合后组成一个用于存贮受保护组件的密闭空间,外壳件A和外壳件B的连接处设有提高密封性的密封件;外壳件A上设有贯穿的导通孔,在外壳件A的内表面导通孔的周围设有弹性变形件。本发明采用导通孔和密封的弹性部件,可以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内部气体热胀冷缩,通过弹性变形件和导通孔使内部压力达到平衡,保证了极端条件下的密封性。

    喷墨塑印工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6526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244841.8

    申请日:2012-07-16

    Inventor: 崔宗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喷墨塑印工艺,属于印刷工艺。喷墨塑印工艺,包括平板打印和塑印;平板打印,通过计算机设计好所需打印的初始图案利用平板打印机将油墨打印到硅胶薄片上,在硅胶薄片上形成中间图案;塑印,将印刷物置于具有真空吸附装置的工作台上,将硅胶薄片覆盖在印刷物上方且硅胶薄片的图案面面朝印刷物,通过工作台的真空吸附装置对硅胶薄片进行真空吸附,当硅胶薄片被真空抽塑后,硅胶薄片紧贴印刷物以致将油墨印到印刷物上,最终图案形成在印刷物上,塑印过程必须在塑印时间内完成。本发明作为喷墨塑印工艺,制作过程简单,图案色彩靓丽,效果逼真,能够在任何形状的印刷物打印。

    喷墨塑印工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65269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44841.8

    申请日:2012-07-16

    Inventor: 崔宗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喷墨塑印工艺,属于印刷工艺。喷墨塑印工艺,包括平板打印和塑印;平板打印,通过计算机设计好所需打印的初始图案利用平板打印机将油墨打印到硅胶薄片上,在硅胶薄片上形成中间图案;塑印,将印刷物置于具有真空吸附装置的工作台上,将硅胶薄片覆盖在印刷物上方且硅胶薄片的图案面面朝印刷物,通过工作台的真空吸附装置对硅胶薄片进行真空吸附,当硅胶薄片被真空抽塑后,硅胶薄片紧贴印刷物以致将油墨印到印刷物上,最终图案形成在印刷物上,塑印过程必须在塑印时间内完成。本发明作为喷墨塑印工艺,制作过程简单,图案色彩靓丽,效果逼真,能够在任何形状的印刷物打印。

    抽液泵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12079U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20145830.X

    申请日:2012-04-10

    Inventor: 董小友 裴德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抽液泵,属于泵领域。该抽液泵,包括泵体、进液管、出液管、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泵体包括泵体外壳和泵体活塞,进液管设置有进液单向阀并连接着泵体,出液管设置有出液单向阀并连接着泵体,出液单向阀包括出液单向阀主体、弹性部件和与出液单向阀主体匹配的出液单向阀外壳,弹性部件驱动出液单向阀主体伸缩。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吸功能,不会造成滞留在出液管的液体滴漏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自动保持吸持力的吸盘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18210U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20531043.4

    申请日:2011-12-19

    Inventor: 裴德远

    Abstract: 自动保持吸持力的吸盘,涉及日用支撑装置。包括吸盘,还包括连杆、马达及传动装置,马达驱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连杆的一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吸盘连接,在连杆上装设一铰接装置,该铰接装置使连杆的两端作方向相反的运动。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机械力周期作用下,使吸盘与墙体间保持负压状态,使吸盘不会掉落下来,真正实现了不伤及墙面、又容易更换位置、能稳固的吸持在墙壁上目标。启动马达方便,或者启动手动开关,或者通过设置让具有设置功能的启动装置自行启动,或者在被挂物件上相应配置的自动启动装置自行启动。通途广,家庭、办公室、商场等都很适用。

    一种自动喷油设备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613627U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20323353.X

    申请日:2016-04-18

    Inventor: 裴德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喷油设备的驱动装置,包括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安装于X轴驱动装置之上,X轴驱动装置安装于Y轴驱动装置之上,旋转驱动装置与喷油装置传动连接,其中,Y轴驱动装置包括Y轴支架、Y轴螺杆、Y轴螺母和Y轴电机,旋转驱动装置安装于Y轴螺母上;X轴驱动装置包括X轴支架、X轴螺杆、X轴螺母和X轴电机;Y轴驱动装置安装于X轴螺母上;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板、同步轮、旋转电机和同步带;同步轮与同步轴通过同步带同步传动,同步轴与喷油装置传动连接;旋转电机与同步轮联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自动驱动装置使喷油质量更加稳定,同时满足企业生产和减少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