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滤料的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0762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841535.7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滤料的再生方法,所述人工滤料为CN208964633U公开的人工滤料,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解析剂A送入欲再生的装有所述人工滤料的生态渗滤池内,使所述人工滤料在所述解析剂A中浸泡再生2-4h;其中,所述解析剂A为质量浓度0.5%‑1.9%的弱酸溶液;S2.将解析剂B送入上述生态渗滤池内,使所述人工滤料在所述解析剂B中浸泡再生2-4h;其中,所述解析剂B为质量浓度0.5%‑1.9%的弱酸盐溶液。本发明针对其人工滤料特有的性质,对其再生方法进行改进,当人工滤料失去除磷效果后,先利用弱酸溶液对人工滤料进行再生,再利用弱酸盐溶液进行再生,可以恢复该人工滤料吸附磷的能力,经再生处理后,人工滤料的吸附能力可以达到新鲜人工滤料的85‑90%,使再生效果最大化。

    生物膜反应器水体净化装置和填料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20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49154.4

    申请日:2019-04-25

    Inventor: 华南 王志农 刘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膜反应器水体净化装置和填料的制造方法,其中,生物膜反应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填料组件,所述填料组件包括:固定框;以及,填料,上端连接所述固定框,所述填料位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填料包括一块布料,所述布料在所述固定框内曲折设置,以将所述固定框分成多个填料区域,所述布料用于附着生物膜。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填料使用寿命长、出水水质稳定、排放标准高、美化环境、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建设成本低、除臭效果好等优势。

    一种有机活体蔬菜栽培装置和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53779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25960.1

    申请日:2018-01-11

    Inventor: 华南 王志农 刘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活体蔬菜栽培装置,包括用于盛放营养液的槽体、用于种植有机蔬菜的钵体及为有机蔬菜输送营养液的输液装置,其中所述槽体的槽口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植物放置口,且所述钵体置于所述植物放置口;所述钵体上具有通孔,在所述钵体放置于所述植物放置口时,所述钵体的底部与所述槽体内的营养液的液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间隙小于预设尺寸以使所述钵体内的有机蔬菜的根部穿过该通孔并进入所述槽体内吸收营养液。本装置栽种的有机活体蔬菜具有存活期长、可观赏、纯天然、有机绿色等特点。集观赏、食用于一体,还可以参与到蔬菜的种植过程。上述的栽培方法为蔬菜继续提供营养,保证了蔬菜的营养物质不流失、不变质以及保持新鲜度。

    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涂装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307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16295.9

    申请日:2016-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涂装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该涂装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敞口式容置箱以及一体化集成设置在该敞口式容置箱内的反应槽、沉淀池、中间池、搅拌机构、过滤系统、加药系统以及控制器,所述反应槽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号反应槽、二号反应槽、三号反应槽以及四号反应槽;所述沉淀池包括一号沉淀池和二号沉淀池;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本发明通过一体化地设置有四个反应槽、两个沉淀池、一个中间池、五套反应搅拌器、一套过滤系统和五个加药槽、六套加药管道、及控制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将上述设施高度集成化地设置在一个敞口式容置箱内,使得整套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便于维修保养、占地面积小、便于灵活移动等优点。

    一种污水治理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4562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12135.3

    申请日:2014-1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治理系统。其包括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的底部填充有填料,箱体的敞口处盖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其中,所述箱体内还竖向设置有一挡板,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缺氧区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好氧区,在所述填料下面、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有曝气管,所述挡板上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推流装置;所述污水治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曝气管及推流装置工作的主控制器。该污水治理系统不但有效节约了成本,而且通过适水植物也美化了环境。

    一种人工滤料的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0762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41535.7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滤料的再生方法,所述人工滤料为CN208964633U公开的人工滤料,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解析剂A送入欲再生的装有所述人工滤料的生态渗滤池内,使所述人工滤料在所述解析剂A中浸泡再生2-4h;其中,所述解析剂A为质量浓度0.5%-1.9%的弱酸溶液;S2.将解析剂B送入上述生态渗滤池内,使所述人工滤料在所述解析剂B中浸泡再生2-4h;其中,所述解析剂B为质量浓度0.5%-1.9%的弱酸盐溶液。本发明针对其人工滤料特有的性质,对其再生方法进行改进,当人工滤料失去除磷效果后,先利用弱酸溶液对人工滤料进行再生,再利用弱酸盐溶液进行再生,可以恢复该人工滤料吸附磷的能力,经再生处理后,人工滤料的吸附能力可以达到新鲜人工滤料的85-90%,使再生效果最大化。

    生态渗滤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0891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530496.1

    申请日:2018-05-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渗滤池,包括人工滤料,且所述人工滤料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填铺的第三滤料层、第二滤料层以及第一滤料层,且第一滤料层的滤料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mm、第二滤料层的滤料的粒径大于或等于8mm、第三滤料层的滤料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mm;生态渗滤池包括适水植物和布水管路,布水管路位于第一滤料层上,且布水管路与进水口连通;由进水口流入的待处理污水经布水管路排出又依次经过第一滤料层、第二滤料层以及第三滤料层净化后经由出水口排出。本发明的生态渗滤池实现了分散处理技术,其具有小型化、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一种生物淋滤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5574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66947.7

    申请日:2017-08-30

    Inventor: 华南 王志农 刘飞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一种生物淋滤系统,包括淋滤池、污水输送管、以及污泥沉淀池、重金属沉淀池和缓冲池,其中所述淋滤池具有用于输送污泥进入淋滤池的污泥进入管路、用于输入溶解污泥的入水管,淋滤池内部悬挂由填料制成的菌床,所述淋滤池包括用于向淋滤池输送空气的输气管,且输气管的出气孔布置在淋滤池底部;所述污水输送管连接淋滤池和污泥沉淀池,该污水输送管用于将污泥溶解后的污水除送到污泥沉淀池。本生物淋滤池基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续增加淋滤处理系统,可以建立独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化能自养型嗜酸性硫杆菌的催化氧化作用,通过降低污泥体的pH值,实现连续进泥,达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

    一种复合型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217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33880.8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型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型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比的组分:硫酸钙0.1~1.0份、二氯化镍0.1~0.6份、硫酸钴0.05~0.5份、硫酸铜0.01~0.06份、氯化铁0.01~0.1份、硫酸镁0.05~0.5份、钛酸酯偶联剂0.002~0.11份、聚丙烯100份。该复合型生物填料挂膜更迅速,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更快完成调试,进而更快投产运行。同时本复合型生物填料的抗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比传统生物填料有很大提高。

    生物膜填料单体及生物膜填料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4203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96408.6

    申请日:2016-08-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膜填料单体及生物膜填料安装结构,所述生物膜填料单体整体呈片状并包括上导流片、下导流片和多个纤维束;其中:所述上导流片和下导流片均横向设置,且该上导流片和下导流片上分别设有竖向的导流槽;所述纤维束为丝状,且每一纤维束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导流片和下导流片上的导流槽的端部。本发明通过上、下导流片之间的纤维束,可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同时在合理的安装条件下可改变待处理废水流态,加强了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到达更好的废水治理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