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99493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138924.3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联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始整定计算,电网边界等值计算;步骤(2):边界定值交换;步骤(3):形成本地电网分布式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环境;步骤(4):生成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配合关系;步骤(5):生成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案例;步骤(6):计算整定计算案例,根据导入的边界定值数据,计算得到本地电网的整定计算定值;步骤(7):将本地电网整定计算定值结果输出,分布式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流程结束。本发明在实际计算中,计算结果将异地电网数据全部导入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几乎完全一致;由于只用了几个等值阻抗来代表异地电网的全部数据,计算速度能满足整定计算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629284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110458668.7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装置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设计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配置描述方法,通过建立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的连接关系模型,通过将智能装置物理网络端口建模,通过绘制AutoCAD图形方式,将交换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保证了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情况的直观掌控,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完成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完整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26856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39336.1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公式编辑器自定义模板的继电保护装置定值确定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单附加信息编辑:通过公式编辑器定义方法自动获取表头和表尾用到的信息生成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单模板的表头和表尾表格样式;步骤(2):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单模板编辑:利用附加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定值信息编辑生成定值模板;步骤(3):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单各定值项计算方法规则定义,利用公式编辑器为继电保护装置定值单的不同定值项定义各种类型的计算公式。本发明将公式编辑器技术结合继电保护装置定值模板的编辑,解决继电保护装置定值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极大地缩短了继电保护装置定值计算程序的开发周期和维护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187801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459189.7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E60/7838 , Y04S10/16 , Y04S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光纤配线架端口配置的方法,它包括的具体步骤是1)设计人员基于图模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设计系统进行智能装置、物理装置建模并组屏,所述物理装置包括交换机;配置智能装置的物理端口,配置内容包括端口数量、端口名称和端口类型;2)根据互操作关系的要求,对智能装置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进行配置,直接指定智能装置的端口之间的直连关系;3)根据每个屏上智能装置的对其他屏内智能装置通信的端口数量给出光纤配线架的指导配置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智能装置的互操作关系自动分配光纤配线架的端口号;且能实现屏与屏之间的光缆自动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030774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12007.0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CD迭代控制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成方法,该方法包括设计环节、联调环节、调试环节和验收环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合理清晰的过程划分,大幅提升二次系统建设和集成效率;明确集成过程的规范和有效控制迭代的方法步骤,可以为进行大规模智能变电站建设服务;每个过程有明确的入口准则,可以确保下一个过程顺利开展及最终结果的正确性,规范过程输出的结果资料更加清晰、正确、符合规范,可以大大提高二次系统投运后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55388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77178.1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Base系统的自动整定配合计算方法,主要包含两个步骤:规则定义和整定配合计算;其中,规则定义分别是基本信息定义、配合规则描述及配合算法描述,此三部分需要在整定配合计算开始前预定义,整定配合计算开始后会自动根据观测点信息调用规则定义并根据规则定义生成观测点相关信息;coBase系统的自动整定配合计算,以一体化平台作为初始数据来源,规则通过简单配置,以驱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很好地适应了不同地区电网个性化需求,同时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整定时间,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411649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10227375.8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智能装置通用模型实现互换设计的方法,通过类型模型实现了装置互换设计,设计人员通过类型模型进行二次系统的设计,导入各个厂家的ICD文件进行SCL建模,基于完整的语义对应关系库进行对点,完成SCD文件的生成。本发明给设计院提供了在初设阶段达到二次系统设计深度的手段,使初设方案更准确。强化了设计单位在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能:给设计部门提供了介入二次通信集成的能力和手段,从源头上对变电站的二次通信过程进行控制,利于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成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利于安装调式工作的协调,更利于今后变电站工程的扩建、改造以及设备的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0262460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460128.2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5 , Y02B90/2638 , Y04S20/228 , Y04S4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以太网交换机物理端口建模的智能变电站通信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的步骤为:以与IEC61970CIM相同的形式用RDF描述以太网交换机的IEC61850模型,在AutoCAD中设计以太网交换机图元类型模块,以太网交换机及端口图形中都通过一个扩展属性记录RDF模型中对应资源对象的唯一标识;CAD中以太网交换机及其端口设备均与模型RDF Schema中对应的资源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在AutoCAD中通过绘制连接线折线,将智能装置的端口与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建立连接关系。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将以太网交换机与智能装置间的物理和逻辑的连接关系建立起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保证设计过程中对网络通信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259852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10138922.4
申请日:2013-04-19
Applicant: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RI的分布式数据的拼接方法,确定分布式系统的建设范围:根据分布式系统的建设范围,确定出需要分配前缀的调度单位;配置调度单位数据的URI前缀:为了保证每个对象的URI在全网是唯一的,配置给每个调度单位的URI前缀必须保证唯一性,具体做法是根据调度单位之间的管辖关系,逐个编码,层级越高的调度单位前缀越短,层级之间的编码采用点号隔开;基于URI前缀编码对象:分布式数据的建模在产生数据对象时,数据对象的URI是本调度单位的URI前缀拼接上数据对象ID构成;基于对象的URI拼接数据:分布式数据的建模过程中,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是通过数据对象的URI来记录的,数据对象的URI一经产生以后永不再修改,实现了数据对象的无缝拼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622462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460127.8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济南容弗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变电站设计模型复制及同步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变电站的功能配置,选择典型间隔模板,确定典型间隔模板中智能装置的数量;2)设计典型间隔模板中各个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与物理回路;3)基于典型间隔模板,复制若干间隔组,复制出的间隔组内智能装置之间的虚回路、物理回路与典型间隔模板中相应回路一样;4)确定跨间隔智能装置组包含的智能装置;跨间隔智能装置与多个典型间隔模板中的智能装置为通信连接;5)设计跨间隔智能装置组中各个跨间隔智能装置的虚回路和物理回路;6)完成回路设计;避免设计人员对多个配置相同的间隔进行逐项修改,减少系统配置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