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标签、应用、系统和用于制造多功能标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137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0758281.6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件式容器(30)的多功能标签(1)具有应答器嵌件(10),所述应答器嵌件具有电子单元(13)和探测回线(16),所述电子单元和探测回线设置在应答器嵌件(10)的载体层(11)上并且在信号技术方面彼此耦联。载体层(11)在探测回线(16)的区域中具有预设的引入的局部材料薄弱部(12)。多功能标签(1)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标签层(21)的标签(20),所述标签层具有预设的引入的局部材料薄弱部(22)。应答器嵌件(10)和标签层(21)直接地或间接地彼此耦联,使得标签层(21)的材料薄弱部(22)和载体层(11)的材料薄弱部(12)关于多功能标签(1)的横向扩展(L)至少部段地重叠。

    用于容器的封闭元件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4156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32717.4

    申请日:2013-05-08

    Inventor: M.鲍斯

    Abstract: 说明一种用于带有药用内含物的容器的封闭元件,其包括:-带有侧表面(13)、封闭的端部和敞开的端部的封闭囊(10),-带有用于打开封闭囊(10)的抓握接片的撕开条带,以及-封闭标签(30),其包括幅状的基质,其在下侧(31a)上设有粘合剂。

    具有防篡改保护的薄膜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31386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27874.8

    申请日:2017-04-28

    Abstract: 具有防篡改保护的薄膜结构(100)包括:上部薄膜(10);能激光刻写的层(20),所述层设置在上部薄膜(40)的下侧(U10)上;以及下部薄膜(40);和用于将下部薄膜(40)与上部薄膜(10)和能激光刻写的层(20)连接的连接层(30)。连接层(30)设置在所述能激光刻写的层(20)和所述下部薄膜(40)之间。薄膜结构(100)具有刻写的区域(101)和未刻写的区域(102)。上部薄膜(10)在薄膜结构的刻写的区域(101)中与下部薄膜(40)熔合。由此,在尝试篡改时几乎不可能:上部薄膜(10)无破坏地与刻写的层(20)与下部薄膜(40)分离。

    用于防伪地标识物体的标签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641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80021937.4

    申请日:2016-04-11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标识物体的标签(10),其中标签(10)具有:可标记的多层复合件(1),在所述多层复合件中能够构成有用于标识物体的可见的第一标记;粘接剂薄膜(3),借助所述粘接剂薄膜能够将标签(10)粘贴到物体上;和活性物质(4),所述活性物质在与物体的表面置于接触时进入到物体的表面中和/或作用于物体的表面,其中活性物质(4)在标签(10)的后侧(10a)上设置在粘接剂薄膜(3)上或设置在粘接剂薄膜(3)中或设置在粘接剂薄膜(3)之下,其中标签(10)具有结构化的活性物质层(24),在所述活性物质层中设置有活性物质(4),其中结构化的活性物质层(24)包括标签(10)的底面的一个子面区域(8)或多个子面区域(8),其中标签(10)构成为,使得在将标签(10)粘贴到物体的表面上时,在标签(10)的后侧上的活性物质(4)选择性地在结构化的活性物质层(24)的区域中与物体的表面形成接触,并且其中在标签底面之内构成有结构化的活性物质层(24)的呈首先不可见的另一标记、标识或信息的形式的构造和/或轮廓。

    用于粘贴到表面上的压力平衡标牌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307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19312.X

    申请日:2015-04-09

    Inventor: 乌韦·伯克

    Abstract: 提出一种用于粘贴到壳体(25)的或者其它物体(20)的设有压力平衡开口的表面(30)上的压力平衡标牌(10),其中压力平衡标牌(10)具有:用于粘贴到设有压力平衡开口(40)的表面以及可透过空气的隔膜(3),所述隔膜设置在第一薄膜(1)和第二薄膜(2)之间。第一薄膜(1)具有专门用于在压力平衡开口(40)上方定位的留空部(6)以及多个通风通道(7)。每个通风通道(7)都通过第一薄膜(1)的薄膜区域(8)与留空部(6)分隔开。隔膜(3)覆盖留空部(6)并且覆盖位于留空部(6)和多个通风通道(7)之间的每个薄膜区域(8)。外部的第二薄膜(2)侧向地延伸超出隔膜(3),侧向地在隔膜(3)之外至少局部地遮盖第一薄膜(1)的多个通风通道(7),并且跨过通风路径(L),所述通风路径从隔膜(3)的朝向第二薄膜(2)的表面引导直至第一薄膜(1)的多个通风通道(7)。(30)上的第一薄膜(1);和外部的第二薄膜(2);

    具有能导电的结构元件之间的连接的柔性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0062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043618.9

    申请日:2019-01-17

    Abstract: 一种具有能导电的结构元件之间的连接的柔性电路(2,3),所述柔性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漆层(10);至少一个电的印制导线(20),所述印制导线设置在至少一个漆层(10)之上;和至少一个导电的接触层(31),用于接触至少一个电部件(32)。此外,柔性电路包括导电粘胶层(40)和由增附剂构成的层(50)。由增附剂构成的层(50)设置在至少一个漆层(10)上。导电粘胶层(40)设置在至少一个导电的接触层(31)之下和由增附剂构成的层(50)之上。由于由增附剂构成的层(50),柔性电路(2,3)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部件(32)和至少一个漆层(10)之间的高的附着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