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9198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7897.7

    申请日:2016-07-15

    Inventor: 欧阳伦炜 李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轮胎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轮胎是用混炼型聚氨酯作为胎面材料,通过一层混炼型聚氨酯与橡胶的共混过渡层与橡胶胎体同步共硫化而成。本发明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其结构形式是斜交结构充气轮胎、子午线结构充气轮胎、实心轮胎或其他任何结构的非充气轮胎。该复合轮胎相比传统轮胎,具有更佳的耐磨性能、抗刺扎性能、抗切割性能以及更低的滚动阻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该复合轮胎与传统轮胎相同,在现有轮胎加工生产设备上即可实现,与橡胶轮胎加工成型同步完成,无需专用设备,无需增加额外的能源和工艺消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一种重组工程菌及其在2,5-呋喃二甲醇合成中的应用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4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96091.3

    申请日:2023-07-01

    Inventor: 李斌 陈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工程菌及其在2,5‑呋喃二甲醇合成中的应用和方法,本发明构建了一株共表达醇脱氢酶RbADH和葡萄糖脱氢酶的重组工程菌E.coli‑RbADH‑GDH,并建立了一种耐受底物浓度高、合成效率高、生产条件温和的全细胞催化还原HMF合成FDMOL的方法。本发明构建的重组工程菌能高效催化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还原为2,5‑呋喃二甲醇,产率最高达99%以上,时空产率达10.8 g/L h,并且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过程简单易控以及目标产物产率高等优点。

    一种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919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0557897.7

    申请日:2016-07-15

    Inventor: 欧阳伦炜 李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轮胎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复合轮胎是用混炼型聚氨酯作为胎面材料,通过一层混炼型聚氨酯与橡胶的共混过渡层与橡胶胎体同步共硫化而成。本发明混炼型聚氨酯胎面‑橡胶胎体复合轮胎其结构形式是斜交结构充气轮胎、子午线结构充气轮胎、实心轮胎或其他任何结构的非充气轮胎。该复合轮胎相比传统轮胎,具有更佳的耐磨性能、抗刺扎性能、抗切割性能以及更低的滚动阻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该复合轮胎与传统轮胎相同,在现有轮胎加工生产设备上即可实现,与橡胶轮胎加工成型同步完成,无需专用设备,无需增加额外的能源和工艺消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8486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12360.0

    申请日:2018-04-28

    Inventor: 李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含双键多元醇和/或普通多元醇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软段,以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硬段;按重量份数计,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包括如下组分:二异氰酸酯3~50份、含双键多元醇5~100份、普通多元醇0.5~60份和小分子扩链剂0~20份。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不仅耐热性能优异,而且具有优异的力学等综合性能,在电缆、轮胎、密封件、鞋具或医疗器具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8274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53670.1

    申请日:2014-07-23

    Inventor: 陈伟 李兵 刘义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层溜冰轮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内扣,对内扣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一套模具中,内扣的外圆面与第一套模具间形成第一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一模腔中注入第一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内扣外圆面形成聚氨酯减震内层;脱模后从模具中取出,切割去除浇注口;对聚氨酯减震内层的外表面预处理后放入第二套模具,第二套模具与聚氨酯减震内层间形成第二模腔;预热烘烤后,向第二模腔中注入第二次液态聚氨酯,凝胶固化后在聚氨酯减震内层外侧形成聚氨酯耐磨外层,内扣、聚氨酯减震内层和聚氨酯耐磨外层形成一体的滚轮主体。利用聚氨酯耐磨外层和聚氨酯减震内层相互结合,同时兼顾弹性、耐磨及抓地力,解决目前滚轮所存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