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1350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129058.1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软岩力学特性仿真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用于仿真的石油钻头钻进系统不同地质结构信息和软岩成分比例信息;使用K近邻算法进行数据集合;通过基于仿真软件设置算法参数及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力学数据种类进行石油钻头钻进参数仿真分析提示;将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参数监控采集到的每一组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参数监控数据送入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力学数据种类仿真模型;对仿真到的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力学数据种类进行微分方程解算;本发明用于准确高效地仿真出不同地层孔隙压力条件下石油钻头钻进参数进行有效仿真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95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04213.7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软岩力学参数获取及测试方法,涉及智慧勘探系统建设技术领域,包括将软岩分布地区进行岩层划分,获得压强参数获取节点与吸水率参数获取节点,获取压强测试数据组,经计算得到压强变化折线图;获取吸水率测试数据组,经计算得到吸水率变化折线图;基于区划属性匹配压强测试平台与吸水率测试平台,将配对好的压强测试平台与吸水率测试平台确定各自的最大值并进行判断。该方法通过对每个测试平台两种测试对象进行分别计算,然后根据各自的计算结果进行离散对比,根据离散对比结果判断该测试平台是否存在较大误差,提前剔除该测试平台测试的数据,以减少后续计算的误差,从而来保证最终分析结果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1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39713.0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底板的底面均匀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底面的定位箱,所述定位箱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杆。本发明通过插杆插入基坑对底板初步定位,再利用电动伸缩杆收缩带动滑块移动,两个滑块在导杆表面滑动时带动联动杆移动,联动杆带动压板下移,压板带动插条下移插入基坑,插条表面均匀设置尖刺,增加插入的稳定性,从而对底板的位置进行稳定,避免了支护结构的底部未固定,在支撑时容易滑动偏移的情况,提高了支护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1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21669.6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TMD阻尼器的双向耗能自复位装置,包括呈矩形结构的基板,基板底部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与其长边方向平行的定位板,两个定位板可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建筑结构上。基板与两个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复位机构,基板顶部设置有配重块和第二缓冲复位机构。当建筑结构晃动或变形时:第一缓冲复位机构能够对来自基板宽边方向的晃动进行消能,减少建筑结构在基板宽边方向上的变形量:第二缓冲复位机构能够对来自基板长边方向的晃动进行消能。本发明的装置构造简单,便于维修拆卸,且具备稳定的自复位能力,安装简单,对主体结构类型、尺寸无要求,不仅可以用于结构抗震,也可用于降低由风力引起的电塔等细长建筑的晃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41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1810351907.0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玄武岩纤维配筋的砼支护桩,砼支护桩为柱状结构,所述砼支护桩靠近土层一侧竖直方向的截面积不小于远离土层的任意位置竖直方向的截面积,所述砼支护桩包括玄武岩纤维配筋,所述砼支护桩外边缘形状发生变化处均设置有玄武岩纤维配筋。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玄武岩纤维配筋是以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并加入辅助剂经拉挤工艺和表面处理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优点是耐腐蚀、强度高,重量轻,作为支护桩的配筋大大提高了支护桩的抗裂能力。砼支护桩形状的设置在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增大了砼支护桩与土层的接触面积,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玄武岩纤维配筋和位置的设置可以增强砼支护桩的抗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036481.8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三轴压缩试验试样辅助密封固定装置,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套筒、定位槽和橡皮圈撑放装置,套筒为上下两端为开口的中空结构;定位槽沿着套筒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套筒的筒壁上;橡皮圈撑放装置滑动设置在定位槽上,橡皮圈撑放装置包括橡皮圈撑放装置主体,橡皮圈撑放装置主体能够贯穿定位槽,橡皮圈撑放装置主体一端部设置有橡皮圈卡扣,另一端部设置有卡扣收放扳机;卡扣收放扳机能够驱动橡皮圈卡扣转动,实现对橡皮圈的释放。通过卡扣收放扳机和橡皮圈卡扣的联动实现对橡皮圈的安装和释放,有效解决土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密封固定困难且试样容易破坏的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1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010665330.8
申请日:2020-07-11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砂石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制砂振动测量系统,包括振动筛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和粒径数据检测模块;所述振动筛分模块用于对机制砂进行需求筛选,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对得到颗粒在不同角度状态下的视频图像,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视频图像进行按帧提取并转换为二值图像数据,粒径数据检测模块用于绘制各个颗粒的轮廓曲线并得到颗粒的片面厚度以及粒径大小。本发明可以对砂石进行有效的筛选检测,提高了筛选和检测的质量,有效的减少了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的时效性和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90167.7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重塑土制样装置,包括基座,基座顶部设置有可支撑制样筒的下板,下板上方正对悬设有上板,上板上设置有加载机构;加载机构包括加载板、划刻组件以及动作组件,加载板可在制样筒内轴向移动,划刻组件和动作组件均收容于加载板中,动作组件受驱动于加载板下移运动,能够先带动划刻组件伸出至加载板底部外侧以触压土层表面、再带动加载板整体进行周向转动。本发明通过上板上设置的加载机构,在每次需要击实土层时,仅需驱动加载板下移,就可依序自动便捷地实现对土层的击实、钉头钻入土层以及加载板带动钉头转动均匀划刻土层表面,避免产生偏差,确保制备出的重塑土的样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15204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1710597152.8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安徽建工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基桩承载力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桩静载试验中提供反力的堆载平台,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主机平台,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连接在主机平台底部,且第一、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其中一个通过可升降的支撑装置与主机平台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于主机平台分别沿水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被装配为只要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落地就能够使主机平台保持平衡;本发明的堆载平台能够自行移动,方便堆重反力平台转场运输和节省实验时间,减少了大量的成本支出和实验时间,提高了试验平台搭设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76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368341.0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受剪螺栓数目的螺栓连接结构,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所述螺栓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钢梁翼缘的第一凹槽;设置于盖板侧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开槽方向斜交于钢梁翼缘受力方向;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形成空腔;还包括抗剪键,抗剪键位于空腔中。由于开设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与受力方向斜交,开设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不会对部件的同一截面产生较大削弱,对部件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小。另外,通过设置分离式的抗剪键,避免了带凸起部件的制作,进而降低加工与材料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与抗剪键配合,可提供较强的咬合力,进而提供较大的抗剪承载力,减少受剪螺栓数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