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95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240144.4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海洋P导波去除与模式分离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海洋地震道集在时间‑空间域对应的原始地震记录,确定海洋地震道集在频率‑速度域对应的频散能谱。去除频散能谱中指定P导波频散模式以外的频散能量,得到目标频散能谱。将目标频散能谱向时间‑空间域逆变,得到指定P导波频散模式对应的目标地震记录。基于原始地震记录和目标地震记录,确定去除P导波频散模式后的地震数据。其中,提取出的P导波地震数据用于频散曲线和波形的反演,以实现高精度的海底纵波速度结构的探测或海洋地质调查;去除P导波频散模式后的地震数据用于分析P导波对地震信号及其振幅谱的影响,并且为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提供去噪后的地震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68860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879711.3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复矢量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获得模式更丰富可靠、频带更宽的频散曲线。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包括径向分量上的地震数据及垂向分量上的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多分量地震数据,构建复矢量地震数据;计算所述复矢量地震数据在频率-速度域上的频散能谱;根据所述频谱能谱,绘制并输出所述复矢量地震数据的多模式瑞利波频散曲线。该技术方案综合利用了瑞利波在径向分量和垂向分量上的频散信息,从而能够获得模式更丰富可靠、频带更宽的频散曲线,且能够减弱噪声干扰,避免模式的误判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2914796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299709.7
申请日:2012-08-21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斯束的获取纵横波偏移速度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波型记录,通过高斯束方式构造格林函数,根据构造后的格林函数通过局部倾斜叠加将束中心点附近范围内的地震记录分解为不同出射方向的局部平面波进行波场延拓成像;通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式从所得图像中分别提取纵波和转换横波共成像点道集;根据共成像点道集拉平准则对提取的纵波和转换横波共成像点道集中纵波和横波的偏移速度进行更新,完成获取纵横波偏移速度。本发明解决了当前传统的方法中存在计算效率低或者速度分析结果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87981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256832.0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王赟
Abstract: 一种基于地面地震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信息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转换波勘探的径向分量与切向分量的地震记录数据并存储,通过傅氏变换方式将时间域地震记录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根据径向分量与切向分量的内在关系,建立快波偏振方位和快慢波时延随频率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后的关系对转换后的频率域横波信号,在预设的频率范围获取每一个频率点对应的各向异性参数。本发明解决了通过地面的水平两分量地震记录数据获取地下裂缝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参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7321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21825.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约束的薄层多波AVA联合反演方法,包括:根据薄层模型m,计算薄层频变反射系数RPP(f)、RPS(f);求取频率域地震子波WPP(f)、WPS(f);计算频率域的薄层AVA道集SPP(f)、SPS(f);计算时间域的薄层AVA道集sPP(t)、sPS(t),并带入建立的薄层AVA联合反演的目标函数Q(m);判断Q(m)是否小于误差阀值或者迭代次数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若否,利用LM算法,计算模型更新量Δm,并重新计算薄层频变反射系数RPP(f)、RPS(f),进行迭代计算,直至精度或者迭代次数满足要求。若是,输出反演结果m,薄层模型参数m包含薄层三层介质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薄层厚度。本发明充分地利用了薄层多波信息,相比常规地震反演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薄层弹性参数及厚度反演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255836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571723.0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混合距离排序的多分量地震数据滤波方法,适用于对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随机噪声压制,包括:取得多分量地震道数据,组成矢量地震道数据;给定滤波时窗长度L,以当前滤波点为所述滤波时窗长度的中心,从所述矢量地震道数据中取得L个矢量,其中L为大于0的正整数;根据所述L个矢量,取得第一聚集距离;将L个矢量归一化处理,以取得第二聚集距离;将所述第一聚集距离与所述第二聚集距离相加,得到混合聚集距离,并对所述混合聚集距离进行排序,最小的混合聚集距离对应的矢量即为当前滤波点的最终取值。通过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不能有效地保留多分量地震数据矢量特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6522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301021.1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平均入射角道集进行PP波与PS波联合AVO反演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计算PS波压缩至PP波时间域的压缩系数;将所述压缩系数应用至PS波AVA道集上得到PP波时间域的PS波AVA道集;将PP波与压缩后的PS波AVA道集分选成第一入射角范围和第二入射角范围的AVA道集;将PP波与PS波的第一、第二入射角范围的AVA道集各自加权叠加,形成平均入射角道集,并在同一时窗内分别提取PP波与PS波的地震子波;将测井得到的P波速度、S波速度与密度外推成初始模型,以计算PP波与PS波的反射系数,并与所述地震子波合成平均入射角道集。通过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反演方法出现较大的误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7321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021825.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约束的薄层多波AVA联合反演方法,包括:根据薄层模型m,计算薄层频变反射系数RPP(f)、RPS(f);求取频率域地震子波WPP(f)、WPS(f);计算频率域的薄层AVA道集SPP(f)、SPS(f);计算时间域的薄层AVA道集sPP(t)、sPS(t),并带入建立的薄层AVA联合反演的目标函数Q(m);判断Q(m)是否小于误差阀值或者迭代次数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若否,利用LM算法,计算模型更新量Δm,并重新计算薄层频变反射系数RPP(f)、RPS(f),进行迭代计算,直至精度或者迭代次数满足要求。若是,输出反演结果m,薄层模型参数m包含薄层三层介质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薄层厚度。本发明充分地利用了薄层多波信息,相比常规地震反演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薄层弹性参数及厚度反演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5198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8620.4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利用变偏移距VSP数据确定岩石弹性性质的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井的变偏移距VSP地震数据,确定目标测线;基于所述目标测线对应的检波器接收到的所述变偏移距VSP地震数据,确定地震波的慢度矢量和偏振矢量;基于所述慢度矢量和偏振矢量,确定与所述检波器周围地层岩石对应的各向异性参数,并基于所述各向异性参数,确定所述检波器周围地层岩石的弹性性质。通过本方法。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参数,准确的确定检波器周围地层岩石的弹性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7255836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571723.0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院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V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64 , G01V2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混合距离排序的多分量地震数据滤波方法,适用于对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随机噪声压制,包括:取得多分量地震道数据,组成矢量地震道数据;给定滤波时窗长度L,以当前滤波点为所述滤波时窗长度的中心,从所述矢量地震道数据中取得L个矢量,其中L为大于0的正整数;根据所述L个矢量,取得第一聚集距离;将L个矢量归一化处理,以取得第二聚集距离;将所述第一聚集距离与所述第二聚集距离相加,得到混合聚集距离,并对所述混合聚集距离进行排序,最小的混合聚集距离对应的矢量即为当前滤波点的最终取值。通过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不能有效地保留多分量地震数据矢量特征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