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巷道注浆起始时间及浆液扩散范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272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41329.4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巷道注浆起始时间及浆液扩散范围的方法,包括:步骤S1,在巷道的同一断面上钻取多个探测孔;步骤S2,对巷道围岩进行分区;步骤S3,确定注浆的起始时间:将围岩圆形度和围岩弹性波波速稳定的时间确定为起始注浆时间;步骤S4,设置注浆孔,对巷道进行注浆;步骤S5,确定浆液扩散半径:步骤S6,确定浆液扩散深度。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确定软岩巷道注浆时机,可以有效保证浆液充分注入围岩,从而达到良好的注浆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确定浆液的扩散范围,从而能够为注浆参数提供优化设计。

    一种用于软岩巷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0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66839.4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发明属于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岩巷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巷道高度;步骤S2:在巷道安装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3:向前推进工作面,且沿巷道轴向增设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4:判定巷道稳定性;若巷道不符合稳定性要求,则保留在采空区对应巷道的超前支护装置;若巷道符合稳定性要求,则形成巷道稳定区,当巷道稳定区至少形成200m范围时,则进行步骤S5;步骤S5:拆除置于巷道稳定区的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6,重复执行步骤S1至S5,直至完成全部采空作业。本方法能够保证巷道在回采过程中围岩变形可控,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超前支护装置能够保证工作面回采后巷道围岩的变形可控。

    一种基于氧化、吸附协同作用的CO消除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07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74524.X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毒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氧化、吸附协同作用的CO消除装置,包括孔内消除装置和孔外吸附装置;所述孔内消除装置包括聚能管,所述聚能管表面固定有金属氧化物覆膜层;所述孔外吸附装置包括可悬吊在巷道内的第一吸附帘和第二吸附帘,所述第一吸附帘表面为由活性炭制成的第一吸附层,所述第二吸附帘表面为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第二吸附层,且所述第二吸附帘内置有电阻丝;本发明还包括前述消除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聚能管装药,装药完成后,封孔剂封孔;爆破前,将孔外吸附装置移动到爆破位置回风流后方;本发明将金属氧化物附着在聚能管的表面,爆破的过程中,通过爆轰波将金属氧化物进行分散成雾状,消除爆破产生的CO。

    一种基于多维指标化的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5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40508.6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指标化的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巷道中岩石样品,对岩石样品进行测试,得到待测巷道围岩的抗压强度指标;在待测巷道内设置围岩变形观测点,获取待测巷道的围岩高度收敛系数和围岩宽度收敛系数;测量待测巷道内的围岩弹性波波速;利用所述抗压强度指标、围岩高度收敛系数、围岩宽度收敛系数和围岩弹性波波速判断待测巷道的围岩属性;当待测巷道的围岩属性为极软岩时,获取待测巷道内的围岩弹性波波速差值指标;利用围岩弹性波波速差值指标判断真实松动圈。本发明能够提高巷道极软岩判断的精准性,同时对真实松动圈的判断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67325.4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支护结构包括:填充箱,包括箱体,多个填充箱铺设于巷道岩壁上;填充箱包括设置在填充箱表面的箱口,用于填充填料;钢筋网,钢筋网的第一面铺设在填充箱的第二面上;U型钢,U型钢与钢筋网的第二面连接;垂直于地面设置延巷道回采方向均匀设置;液压柱,液压柱的第一端设置于巷道底板上,第二端连接至巷道顶板;液压柱与地面垂直设置;且沿巷道回采方向均匀设置在巷道两侧。本发明提供的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更加适用于复杂条件下的巷道沿空留巷施工。能够保证巷道采空区矸石不再涌入巷道,能够控制复杂条件巷道的围岩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稳定。

    一种用于软岩巷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66839.4

    申请日:2024-10-21

    Abstract: 发明属于隧道挖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岩巷道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巷道高度;步骤S2:在巷道安装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3:向前推进工作面,且沿巷道轴向增设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4:判定巷道稳定性;若巷道不符合稳定性要求,则保留在采空区对应巷道的超前支护装置;若巷道符合稳定性要求,则形成巷道稳定区,当巷道稳定区至少形成200m范围时,则进行步骤S5;步骤S5:拆除置于巷道稳定区的超前支护装置;步骤S6,重复执行步骤S1至S5,直至完成全部采空作业。本方法能够保证巷道在回采过程中围岩变形可控,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超前支护装置能够保证工作面回采后巷道围岩的变形可控。

    一种基于多维指标化的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5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40508.6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指标化的极软岩巷道松动圈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巷道中岩石样品,对岩石样品进行测试,得到待测巷道围岩的抗压强度指标;在待测巷道内设置围岩变形观测点,获取待测巷道的围岩高度收敛系数和围岩宽度收敛系数;测量待测巷道内的围岩弹性波波速;利用所述抗压强度指标、围岩高度收敛系数、围岩宽度收敛系数和围岩弹性波波速判断待测巷道的围岩属性;当待测巷道的围岩属性为极软岩时,获取待测巷道内的围岩弹性波波速差值指标;利用围岩弹性波波速差值指标判断真实松动圈。本发明能够提高巷道极软岩判断的精准性,同时对真实松动圈的判断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