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式储热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2248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28098.1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3/00 F24D19/00 F24D220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相变式储热电暖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两侧均安装有箱变储热模块,两个箱变储热模块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且两个箱变储热模块靠近散热通道的一侧均等距安装有多个导热铝扁管,壳体的内腔底部还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用于固定加热管的金属架,且金属架位于两个箱变储热模块之间,金属架与加热管接触连接,壳体的上端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壳体的外侧设有与加热管电连接的电源接口,用箱变式储热代替储热砖,储热量大,箱变式储热代替储热砖,实现轻量化设计,解决开机后不能立刻采暖的问题,由于采用供热为主,储热为辅的设计,使整体功率偏低。

    一种铜水道X型铝热管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8886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28156.0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475 F28F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铜水道X型铝热管散热器,所述铜管水道设置在散热外壳内,沿着两个所述铜管水道外侧设有X型铝翅片,所述X型铝翅片上均匀开有百叶窗状冲孔,两个所述铜管水道一侧之间连通有连接铜管,所述连接铜管上连通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一端连接在散热外壳上,其中一个所述铜管水道一端连接有进水接头,另一个所述铜管水道一端连接有出水接头,且进水接头与出水接头一端均设置在散热外壳的两个通孔上。本产品大大减少了用水量,实现了节约水资源,能够自动形成空气对流,大大提高了散热速率,且工作时不需要维修。

    一种相变式储热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06322487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728098.1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相变式储热电暖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两侧均安装有箱变储热模块,两个箱变储热模块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且两个箱变储热模块靠近散热通道的一侧均等距安装有多个导热铝扁管,壳体的内腔底部还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用于固定加热管的金属架,且金属架位于两个箱变储热模块之间,金属架与加热管接触连接,壳体的上端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与散热通道相连通,壳体的外侧设有与加热管电连接的电源接口,用箱变式储热代替储热砖,储热量大,箱变式储热代替储热砖,实现轻量化设计,解决开机后不能立刻采暖的问题,由于采用供热为主,储热为辅的设计,使整体功率偏低。

    一种新型水电两用微热管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4880317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531376.5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电两用微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装置、加热装置、U型保护罩、脚架,所述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外侧设置有U型保护罩;所述脚架固定于U型保护罩下方;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水暖管和电暖管;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方,并与加热装置接触;所述散热装置具有2至少两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由微热管阵列和支撑架构成。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微热管阵列的结构特点和优良的导热特性,极大地加快了加热装置的热量传导速度,增强了取暖效果,并且通过在水暖管下加设电暖管,即插即用,使电暖和水暖可以结合使用,安全可靠,散热效率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不同的采暖需求。

    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204880318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531889.6

    申请日:2015-07-22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包括上、下分别布置的加热部分和导热散热部分;加热部分包括X型电热棒,X型电热棒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铝内扣板,两个铝内扣板外侧设置有连接固定两块铝内扣板的U型外罩;导热散热部分包括多个水平并置连接的单柱,每个所述单柱包括两块上、布置的微热管阵列,两块微热管阵列左、右两侧通过连接铝板连接固定形成一个矩形框,该矩形框形成具有烟囱效应的第一中空风道,两块微热管阵列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铝板,保护铝板与相对应的微热管阵列之间形成第二中空风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温度恒定,传热速度更快,散热面积大、且方便更换发热元件的新型微热管对流电暖器。

    新型无水节能电暖器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06274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47949.4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水节能电暖器,其包括上散热铝壳、下散热铝壳、中空风道、内筒、电加热棒和温控器,内筒设置在下散热铝壳内,电加热棒插置在内筒内,且内筒内装有导热油,中空风道设置在上、下散热铝壳之间,且该中空风道的上端口伸入上散热铝壳内,并于上散热铝壳上设有散热孔,该中空风道的下端口伸入下散热铝壳内,并与内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电加热棒能快速将热量传至中空风道,通过烟囱效应能快速将热量散发,取暖效果好;而且设有导热油,不仅大大提升导热速度,且具有储热功能,有效降低能源损耗,节能效果明显,另外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发热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简单,利于广泛推广。

    一种拍盖式马桶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83307U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20400258.1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拍盖式马桶,包括陶瓷体、给排水总成及固定装置;所述给排水总成中还包括延时器,所述延时器包括漏水套筒、浮箱和拍盖件;所述漏水套筒设置在壳体内下部、位于所述排污口的后方;所述漏水套筒的下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壳体内;所述浮箱设于所述漏水套筒里,能在漏水套筒内上下活动;所述浮箱上部大致垂直于浮箱的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拍盖件活动安装在壳体内的下部,所述拍盖件包括拍盖和抓勾,所述拍盖的大小形状与排污口相匹配,所述抓勾随着所述拍盖件的活动,与浮箱上的挡板能互配互动。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马桶后,每次用水量减少,通常只需要传统虹吸式马桶用水量的一半。

    直通式马桶的冲水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59870U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20069215.3

    申请日:2009-03-20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通式马桶的冲水装置,包括前池、通孔段、排污道和水斗组件,所述前池与所述通孔段相连,所述通孔段与所述排污道由所述水斗组件隔开;所述排污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水斗组件由转轴、水斗及配重器组成;所述配重器由配重件、配重物及磁体所组成,磁体能吸合位于与磁体相对应位置上的导磁体,磁体与导磁体的吸合及分离的动作改变了配重器端对水斗端重力的影响,从而使水斗组件的开、合更为稳定。

    新型无水节能散热器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06289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47948.X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刘德信

    Inventor: 刘德信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水节能散热器,其包括上、下散热铝壳和中空风道,上、下散热铝壳间隔平行设置,下散热铝壳内设有导热管,多条中空风道间隔并排在上、下散热铝壳之间,且该中空风道的上端口伸入上散热铝壳内,并在上散热铝壳上设有散热孔,下端口伸入下散热铝壳内,并抵触在导热管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中空风道形成烟囱效应,大大增加空气对流速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设有异形散热铝板,有效加大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不怕冻,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而且采用直进直出方式,损耗小,能耗低,节能效果明显,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