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氧化膜生物反应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16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45937.9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式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增距机构,包括有电机和位于电机内壁的承载台、对称设于所述承载台上的安装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架上的导轨、活动设于导轨上的增距组件和固设与安装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增距组件用于扩大或缩小相邻两个膜生物反应器距离;以及,间歇曝气机构,包括有设于承载台上的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上活动设有遮挡组件,曝气组件用于提高水体内含氧量,遮挡组件用于使曝气组件进行间歇曝气,所述遮挡组件通过驱动组件进行驱动,通过电机驱动装置与导轨导向技术,安装架上的增距组件能够实现两个膜生物反应器之间距离的精确且动态的调整。这一设计提高了灵活性。

    一种二燃室出渣结构及出渣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22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59603.3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燃室出渣结构及出渣方法,属于燃烧炉技术领域,包括燃烧箱体,燃烧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渣口,出渣口内铰接有盖板,燃烧箱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燃烧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翻料组件,翻料组件内设置有通气组件,盖板的开合端上设置有锁闭组件;本发明通过翻料组件对燃烧箱体底部的渣土的搅动,减少渣土的堆积,使得渣土中可二次燃烧成分充分暴露出参与燃烧,使整个燃烧作业更加充分,通过通气组件吹出的气流对翻料组件进行清洁,避免渣土粘附的翻料组件上,确保翻料组件对渣土始终具有高效的搅拌效果,通过设置的锁闭组件解除盖板开合端的锁定,从而盖板可以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动打开,方便将燃烧箱体底部的渣土进行快速排出。

    一种回转窑专用的全自动窑头捣焦机

    公开(公告)号:CN118936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59604.8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回转窑专用的全自动窑头捣焦机,包括液压站、红外仪以及推杆,所述液压站上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液压伸缩杆的端部,另一端安装有钻头,所述推杆正对于回转窑窑头,所述回转窑窑头上设置有窑头视镜,所述红外仪固定安装在液压站上,所述红外仪与窑头视镜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红外仪内设定有结焦厚度启动值,当红外仪通过窑头视镜监测到回转窑窑头内壁上的结焦厚度超出设定的结焦厚度启动值时,所述液压站驱动液压伸缩杆工作,将钻头推动到结焦处,清理结焦突出部位,本申请在回转窑运行时可以自动监测结焦位置的尺寸,并对结焦位置进行自动清理。

    一种气田采出水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902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0855.2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田采出水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包括壳体组件,包括有罐体、催化剂层、臭氧发生器和进水管;推动组件,包括出气管道、混合板、伺服电机、输出轴、拂动板和运动环;本发明通过混合板分裂产生的臭氧气泡,使其体积变小,提高臭氧与污染物的反应效率,同时通过输出轴带动拂动板运动,带动部分臭氧气泡向四周流动,增大臭氧气泡上升的路径,扩大臭氧气泡与催化剂层内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并有利于氧化反应的发生,提高伺服电机的转速还可以带动运动环一同转动,通过外侧的转板带动臭氧气泡进一步的向四周流动,增大臭氧气泡与催化剂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氧化反应,增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一种二燃室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77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20422.2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燃室结构,在二燃室的热力集中区域设置用于减缓传热面积减少速率的过渡结构,过渡结构为过渡斜板或过渡弧形板,并采用增加绝热层厚度的方式进行填充,不改变耐火层和耐火绝热过渡层的厚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提高异形段受热均匀性,避免热力集中,有效控制二燃室外壁温度;通过设计过渡结构,在筒体两边相交位置,增加过渡斜板或者是过渡弧形板,从而有效减缓传热面积减少速率;耐火层和耐火绝热过渡层厚度没有减少,可满足耐火、腐蚀等需要;绝热层厚度增加,可有效降低二燃室外壁厚度;清焦人孔下移,人孔门边框与二燃室对接处不再是热力集中区域,不会再出现此边框筒壁超温。

    一种二燃室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122232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2570782.X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二燃室结构,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连接二燃室上段、二燃室锥段和二燃室下段,外壁从内至外均由耐火层和/或耐火绝热过渡层、绝热层和筒体组成,通过抓钉连接固定,抓钉距离耐火层表面20‑50mm;二燃室下段的外壁上设有清焦人孔和方形回转窑插入段,清焦人孔下边框在竖直方向超出二燃室底板0‑50mm;在二燃室热力集中区域,设计过渡结构,筒体两边相交位置,增加过渡斜板或者是过渡弧形板,过渡斜板或弧形板替代原外壁筒体的单边长度不得低于150mm,也不宜超过400mm;过渡结构可以有限减缓传热面积减少速率,在不改变耐火层、耐火绝热过渡层厚度情况下,通过增加绝热层厚度的方式进行填充;耐火层和耐火绝热过渡层厚度没有减少,即可满足耐火、腐蚀等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