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管道传输专用导向扶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9550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510311732.7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管道传输专用导向扶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普通导向头只能对传输管道进行单一导向的问题。该装置由转换接箍与导向锥体连接而成,在导向锥体斜端面上对称均布4‑8个导流槽,在导流槽内安装有扶正片。本发明是管柱在传输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动态悬浮和机械双重支撑作用,原理是:导向装置和传输管线底端相联接,导向锥型本体结构首先能满足单一导向头的导向作用,其中导流槽和扶正片在管串传输过程中推动井液或水柱,井液通过拨动扶正片,使导向装置受到井液的悬浮向心力,尽而使扶正导向装置受到居中的约束力,真正起到了扶正导向的作用,有效保护下井的装置、仪器、爆破器械,提高了管道传输作业的工作效率。

    安全密封起爆装置及安全起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426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18506.8

    申请日:2017-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D1/04 E21B43/11855 F42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密封起爆装置及安全起爆方法,属于油气井射孔作业和建筑基坑爆破施工领域,以解决现有起爆器存在的无法实现整体密封的问题。该装置包括起爆装置提升管件、泄压排屑孔、正向密封装置、爆炸接头,它还包括击发装置防护帽、击发装置、微型起爆装置、传爆装置、反向密封装置,传爆装置上依次设有微型起爆装置、击发装置,所述击发装置上扣有击发装置防护帽,所述击发装置与爆炸接头之间设有正向密封装置,传爆装置包括传爆壳体、传爆药、聚能穴,所述聚能穴位于传爆壳体的底部,所述传爆药装在传爆壳体的内部。本发明装置自身整体密闭,即便在水下环境仍然保持良好的密闭性和起爆能力,不易受潮见水分失效。

    用于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的N-聚乙烯基己内酰胺溶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0191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960767.3

    申请日:2015-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126/06 C08F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学水合物抑制剂的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溶液,是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为单体,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乙烯基己内酰胺,甲醇或乙二醇为溶剂,于55~85℃搅拌反应2~12h;降温至30~45℃,然后加入溶剂搅拌均匀配制成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溶液。本发明最终产品为溶液形式,省掉了溶解、析出、纯化等后处理操作,简化了后处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本发明产品不仅没有影响水合物的抑制性能,而且提高了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复配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配制成各种溶液形式,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井下管道传输专用导向扶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9550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11732.7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管道传输专用导向扶正装置,以解决现有普通导向头只能对传输管道进行单一导向的问题。该装置由转换接箍与导向锥体连接而成,在导向锥体斜端面上对称均布4-8个导流槽,在导流槽内安装有扶正片。本发明是管柱在传输运动过程中形成一种动态悬浮和机械双重支撑作用,原理是:导向装置和传输管线底端相联接,导向锥型本体结构首先能满足单一导向头的导向作用,其中导流槽和扶正片在管串传输过程中推动井液或水柱,井液通过拨动扶正片,使导向装置受到井液的悬浮向心力,尽而使扶正导向装置受到居中的约束力,真正起到了扶正导向的作用,有效保护下井的装置、仪器、爆破器械,提高了管道传输作业的工作效率。

    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246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15719.8

    申请日:2013-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它利用氯硅烷的醇解合成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化合物。本发明采用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三氟乙醇作为原料,通入氩气、氮气等惰性气体,以二氯甲烷作为溶剂,在一定温度、时间下反应,合成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化合物。本发明合成方法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得的产品是新型材料含氟硅聚合物的单体,有机结合了有机硅与有机氟化合物的优点,在保持有机硅材料耐热性、耐寒性的同时兼具耐候耐老化、耐溶剂和油等优异性能,具有更低的表面能性能。

    水合物抑制剂聚乙烯基己内酰胺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0391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4096.2

    申请日:2012-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工业化合成水合物抑制剂聚乙烯基己内酰胺的方法,该方法为下列步骤:A、反应:将乙烯基己内酰胺和乙烯基咪唑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然后将其与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和无水乙醇加入三口烧瓶中,通氮气保护并开启搅拌,升至65℃~80℃,反应7h后停止反应;B、后处理:将反应液直接通过喷雾干燥器,得到白色固体粉末。在众多的专利中,聚合物合成方法内均未提到用喷雾干燥器,我们在对比不同后处理方式,发现使用喷雾干燥的方法,不但简化了操作,具有了可工业化的基础,而且产品的抑制性能没有大的变化,抑制效果良好。

    3,3-二乙氧基丙腈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557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86606.5

    申请日:2011-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3-二乙氧基丙腈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现有缩醛制缩醛法合成3,3-二乙氧基丙腈存在的反应操作压力较大,反应收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以乙腈、一氧化碳气体和C1~C4醇类碱金属盐为原料,用C1~C3醇作为反应催化剂,以非极性溶剂作为反应溶剂进行加压反应;加压反应所得产物在盐酸乙醇中进行缩醛反应,最后经后处理分离过程完成。本发明方法中对CO气体反应压力要求较低为0.3~1.5MPa,大大减少了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经济成本低,产率高,后处理容易且反应溶剂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的提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6191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117554.9

    申请日:2009-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的提纯方法,以解决现有提纯N-乙烯基-ε-己内酰胺存在的工艺步骤繁多、控制操作不易的问题,并且解决母液含量要求高的缺点。包括下列步骤:A、粗蒸馏:直接取N-乙烯基-ε-己内酰胺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粗品溶液;B、结晶洗涤:取步骤A中的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粗品溶液,加入一定体积水中,在不停的搅拌情况下降温结晶,待结晶完全后,抽滤或离心分离除去水溶液,再加入水进行洗涤;C、蒸馏:将步骤B得到的产品进行减压蒸馏除去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结晶体中的水分,再进行减压蒸馏,得到≥99.0%的N-乙烯基-ε-己内酰胺。本发明采用水中结晶法,使工艺和所需设备更为简单,适合中小企业工业化生产。

    4,4’-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30726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51762.2

    申请日:201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4’-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是由4,4-联苯二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催化剂的作用下分两步法合成。先是开环醚化反应,再进行闭环反应,在加碱过程中,采用分水工艺来分离出反应生成的水,从而使反应平衡右移,并使体系中各种水解副反应得以控制。用该工艺得到的产物环氧当量高、产率高、反应步骤简单、后处理方便。其实验结果表明,它的环氧值为0.65~0.67,熔程159.1~160.4℃。

    磷酸二异辛酯的合成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6224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17557.2

    申请日:2009-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二异辛酯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现有生产方法最终产品的纯度不高,收率不高的问题。包括下列步骤:A、酯化反应,将三氯氧磷加入有磁力搅拌的三口瓶中,开动搅拌,在0~15℃开始滴加异辛醇,有大量热放出,并有HCl气体产生,滴加过程需2.0~5.0小时,三氯氧磷∶异辛醇(摩尔比)为1.0∶3.0~1.0∶3.5。B、水解反应过程,向反应体系加入三氯氧磷质量的0.2~0.5%的相转移催化剂和三氯氧磷质量1.5~2.5倍量氢氧化钠溶液,静置分层,分去水层,有机相用水洗涤一次;C、酸化过程,将B步骤得到的有机相加入三氯氧磷质量4~5倍量的10%硫酸。本发明在收率和纯度都较原有工艺有所提高,其收率≥95,纯度≥9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