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78581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710092716.9
申请日:2007-09-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并联式隔振缓冲器,它由磁流变弹性体缓冲器和磁流变液缓冲器并联构成。所述磁流变弹性体缓冲器由连杆和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由磁流变弹性体、线圈绕组以及励磁铁心组成;线圈绕组和励磁铁心左右各一组,励磁铁心由两个半圆形铁心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分别加持于每组的两个半圆形铁心之间,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通过连杆有机结合;磁流变液缓冲器位于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之间并且固定于上下连杆之间,与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在结构上并联。本装置能够控制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降低外界对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具有可控性优良、动态范围宽、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势,环境适应性能强。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430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92716.9
申请日:2007-09-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并联式隔振缓冲器,它由磁流变弹性体缓冲器和磁流变液缓冲器并联构成。所述磁流变弹性体缓冲器由连杆和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由磁流变弹性体、线圈绕组以及励磁铁心组成;线圈绕组和励磁铁心左右各一组,励磁铁心由两个半圆形铁心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分别加持于每组的两个半圆形铁心之间,构成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通过连杆有机结合;磁流变液缓冲器位于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之间并且固定于上下连杆之间,与两组磁流变弹性体剪切环在结构上并联。本装置能够控制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降低外界对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具有可控性优良、动态范围宽、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势,环境适应性能强。
-
公开(公告)号:CN100334368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410081520.6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混合模式和流动模式的双通道磁流变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式磁场发生器、补偿器和密封装置。活塞式磁场发生器有两个流动通道,外部通道没有磁场,以混合模式工作;内部通道则处于磁场范围之内,工作在流动模式下。当阻尼器工作在无外加激励电流状态下时,磁流变液表现为牛顿流体,剪切屈服应力为零,阻尼器阻尼力较小。而当阻尼器工作在较大外加激励电流状态时,外部通道内的磁流变液不受磁场影响,仍然以牛顿流体状态工作,但内部通道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呈现半固体状态,剪切屈服应力增大,得到较大的阻尼力。这种双通道结构使得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加磁场的条件下阻尼大幅度降低,扩大了动态调节范围,从而更适合车辆悬架的半主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621707A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200410081520.6
申请日:2004-12-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混合模式和流动模式的双通道磁流变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式磁场发生器、补偿器和密封装置。活塞式磁场发生器有两个流动通道,外部通道没有磁场,以混合模式工作;内部通道则处于磁场范围之内,工作在流动模式下。当阻尼器工作在无外加激励电流状态下时,磁流变液表现为牛顿流体,剪切屈服应力为零,阻尼器阻尼力较小。而当阻尼器工作在较大外加激励电流状态时,外部通道内的磁流变液不受磁场影响,仍然以牛顿流体状态工作,但内部通道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呈现半固体状态,剪切屈服应力增大,得到较大的阻尼力。这种双通道结构使得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加磁场的条件下阻尼大幅度降低,扩大了动态调节范围,从而更适合车辆悬架的半主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20891900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807602.5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实用新型提供楼栋燃气管网泄漏监测系统。该楼栋燃气管网泄漏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楼栋室外燃气管网上的控制阀和监测装置本体,以及服务器。所述控制阀和监测装置本体依次设置在出地面管道与穿墙管道之间的水平管段上。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所述控制阀与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监测装置本体包括传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楼栋燃气管网泄漏监测系统以楼栋为单位开展泄漏监测,相较单一用户可能需要多个燃气报警装置实现全面覆盖而言,所需的技术单元数大幅减少,极大的减少建设成本;其次,基于楼栋的燃气管网泄漏监测由企业维护,避免燃气报警器面对终端用户因为缺乏维护甚至弃用导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