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静音模式的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05752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510992437.2

    申请日:2015-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静音模式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用以对翅片换热器进行辅助换热的风机和用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其中,静音模式阶段包括触发阶段和调节阶段,并且对位于所述触发阶段和/或所述调节阶段的风机频率进行限档调节;以及对位于所述触发阶段和/或所述调节阶段的压缩机进行频率调节。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在空调系统静音模式中,能够兼顾用户负荷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静音模式下能力不够的问题;还能够在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静音模式。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空调系统。

    制冷循环系统和空调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549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169488.5

    申请日:2018-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6 F25B39/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和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主路节流阀、蒸发器和辅路节流阀,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第一部和冷凝器第二部,压缩机通过冷凝器第一部连接主路节流阀,主路节流阀通过蒸发器连接压缩机,压缩机通过冷凝器第二部连接辅路节流阀的一端,辅路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第一部和主路节流阀的公共端。在传统制冷循环系统中增加一条带节流阀的辅路,辅路在冷凝器与主路节流阀之间分出,辅路冷媒经过辅路节流阀节流后进入冷凝器第二部换热,然后回到压缩机二次压缩,完成循环,辅路冷媒可对系统冷媒进行冷却,达到提高系统过冷度的效果,提高能效,同时,因辅路在冷凝器中换热,可对冷凝环境进行优化,提高制冷效率。

    多联机组、末端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分配器

    公开(公告)号:CN1089548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92658.4

    申请日:2018-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F25B41/003 F25B41/06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组、末端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分配器。该分配器用于均匀分配流体,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输入管及分别与所述输入管相连通的多个输出管;以及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分配腔、分配入口以及多个分配出口,所述分配腔连通所述分配入口与多个所述分配出口,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分配入口连通,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分配出口连通。转子在分配流体的过程中可转动,使得流体受到离心力作用可以均匀的进入各个输出管,保证各输出管输出的流体量相同,实现均匀分配流体,进而保证末端分配系统的流体分配均匀,提高末端分配系统使用时的舒适性,保证多联机组的可靠性。

    空调热水系统
    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1713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918126.5

    申请日:2018-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热水系统,包括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还包括冷媒换热器和水循环系统,冷媒换热器和水循环系统选择性地设置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当水循环系统设置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时,水循环系统中的介质水与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进行换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不能兼顾快速制冷和提供热水功能的问题。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机组
    8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7572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806047.5

    申请日:2018-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冷热水机组,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多联机冷热水机组包括:外机换热机组、内机换热机组、采暖换热机组和调节阀,调节阀包括分别连通外机换热机组、内机换热机组和采暖换热机组的冷媒进、出管路的端口,以及用于切换多个端口之间的冷媒流路连通关系的调节件。本发明提供的多联机冷热水机组可实现制冷、制热、地板采暖等多种水路输送形式的灵活搭配,大大简化了多联机冷热水机组的水路安装复杂性,具有降低安装成本,提高管路安装便捷性、大幅降低水路运行阻力、增强用户使用舒适性等优点,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